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8日
一组对比数据让许多人不能平静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1年全年,我国CPI比上年上涨5.4%;而最新调整的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5%,百姓实际存款利率为-1.9%。也就是说,把钱存一年定期,一万元会“缩水”190元。而这种负利率已经连续22个月。
与此同时,相继披露业绩快报的7家上市银行中,深发展预计2011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60%—70%;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预测增长50%以上;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分别预计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42.02%、41.03%和37.74%。
银监会统计显示,仅在去年三季度,中国商业银行已实现利润8173亿元,同比增长35.4%,人均利润近40万元。
存钱的亏钱,盘钱的赚钱,现实并非可以用“双赢”来总结有专家呼吁实施单边加息。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表示,2003年之后,随着工农中建等四大行的改制上市,激活了银行机制,充实了其资本金,扩大了银行的再融资能力,为银行贷款总量的扩大,锦上添花。中国经济在这段时间内实现了高速增长,粗放外延型经济的高速扩张,给市场释放了大量的融资需求,而目前实行的低存款利息和高贷款利率给银行足够的差价盈利。
“去年是银行最黄金的一年,银行如此高额的利润是暂时性现象,不可持续。”董登新认为,存贷利差过大的现象不仅使老百姓储蓄“缩水”,银行业过度依赖单一模式获利也将使其缺乏盈利模式创新以及在服务质量大打折扣。单边加息即只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存贷的利息空间,一方面为储户谋福利,一方面缩减银行获利空间,在技术和制度层面完全可行。
他认为,我国的存贷款利率由国务院最终决策,单边加息的规则制定比较统一,存款利率也将以一个固定数值出现,执行有据可依。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其微博上也表示,银行的经营指标层层分解,与基层员工收入密切相关,因此依靠银行自身无法解决其高盈利问题,故我谓之骑虎难下,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又难一蹴而就。作为一种中间性、缓冲型的解决方案,可考虑适度缩减银行利差以平衡各方利益。通过单边或双边加减息的方式将银行利差缩小0.5%-1%,银行盈利将减少三四千亿。
负利率时代 央行多次使用非对称加息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经历了4次负利率阶段。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历时38个月,持续时间最长。第二次负利率阶段始于2003年底止于2005年初,第三次负利率开始于2007年2月,历时21个月。第四次开始于2010年4月,延续至今。
面对负利率时代的来临,为保证储户的利益,央行曾使用保值补贴、非对称加息等多种手段。
资料显示,1988年,由于我国开始实施市场化改革,物价飞涨,通胀水平高达两位数以上。从当年的9月10日起,央行规定各商业银行对城乡居民个人3年期以上定期储蓄除按当行利率支付利息外,再按全国统一的保值率补贴付给补贴利息,后随着物价平抑,于1991年12月1日停办。从1994年3月2日继续执行保值贴补政策,至1996年4月1日停止。
2007年的第三次负利率阶段,央行启用过非对称性加息,分别发生在当年CPI超过3%后的5月、8月和12月,幅度均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27个基点、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18个基点。
而时间最近的第四次负利率阶段,央行再度使用了非对称加息的手段。2011年4月6日起上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鉴于国内通胀压力依然严峻,本次加息依然采取非对称性加息,其中,三年期以上贷款利率上调0.20个百分点,而同期限存款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在负利率长期持续的阶段,单边加息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这主要是因为,负利率使老百姓存款自动蒸发,为保证其利益,存款加息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但同时,如果贷款也加息,则将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压力,不利其发展扩张。所以部分人士认为可采用单边加息的方式,一箭双雕。 程思思(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