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5日
初春的全南县城街巷干净整洁,桃江河畔游人如织,到了晚上,主次街道灯光璀璨、车流如潮,造型各异的盏盏华灯将小城点缀得温馨而靓丽。
全南县坚持把城市管理作为促进民生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和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扎实推进“治脏、治乱、治堵”活动,着力打造赣粤边际宜居宜业、文明幸福的精致新城。
图为靓丽的全南县城夜景。 廖泉林 摄
变“荒滩”为“花园”,倾力打造生态新城
全南县城四面环山,地势陡峭、空间狭小一直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一条街,两排房;点根烟,走个遍”一度成为全南县城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县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城中建园、园中建城”的城市发展理念,依势造城、以城聚势,大做山水文章。
该县将桃江河南岸的荒滩规划为县城新区,通过实施“提升一条街、开发一座山、拓宽一条路、治理一条江”等工程,按照“水是城之灵、绿是城之魂、文是城之品、人是城之本”的要求,着力构建以桃江为轴心,新老城区功能配套一体的城市发展格局。该县投资600多万元实施了橡胶坝工程,使桃江水位抬高,河床宽由20多米增加到120米,水面达350多亩。结合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和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积极疏浚、活化、清洁桃江水系,使桃江河水常年保持在二、三类水质标准以上。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投资8000多万元,对梅子山公园开发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在桃江两岸建设滨江公园,打造了一条长4.3公里、绿地面积4.5万平方米的休闲、垂钓、健身“绿色长廊”。
至目前,该县城区面积由2005年的5.2平方公里扩展到7.8平方公里,人口由2005年的不足3万人增加到6.3万人,新增绿地面积128.6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4.2%。2010年7月,该县成为全省8个“江南生态新城”中的一个。
化“无情”为“有情”,全民争做城市主人
在全南县寿梅路解放桥附近,原先经常有一些摆卖水果、缝补皮鞋等的小摊贩占道经营。经过了解,这些人大部分是下岗人员或年龄偏大的人员。为此,该县城管部门专门在附近的市场规划建设了一批“爱心摊位”,并适当减免摊位租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在该县城管工作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该县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执法观念,主动站在管理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探索亲情式管理、人性化执法的有效举措,大力推行教育告知、轻微违规提示制度和首违不罚等执法模式,在不影响市容的情况下,选择在适当地点设立“城管无费区” ,让小摊小贩等困难群体集中经营,化“无情执法”为“有情服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也由对立变得更加和谐……
为让市民成为城市的主人,该县将城市管理职能不断延伸到乡镇、社区(居委会)、楼院,开展“城管进校园、社区,携手共建美好城市”主题活动,并与县城各单位、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形成了县、乡(镇)、社区、楼院四级联动机制,使城市管理由城管部门“单打一”变成了多层级综合化管理。同时,编印了5000册《全南市民文明礼仪手册》,发送到城乡基层单位和广大市民手中,举办了文明礼仪演讲比赛,引领市民提升文明素质,自觉呵护市容市貌。
该县还不断健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组建了由县分管领导监督,城管执法队伍、环卫工人、老年市容协管队伍和文明志愿者队伍管理等城市管理队伍。他们围绕构建美好市容环境各司其责,各显其能。如今在全南,参与、监督城市管理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县领导定期明察暗访,落实管理者责任;县城管部门积极履行职能,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广大群众纷纷参与,以实际行动维护市容环境;受管理者积极主动配合,维护城市形象从我做起……参与“三城联创”、共建美好家园已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行为。
由“粗放”到“精细”,用心扮靓美丽家园
随着近年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南县城市管理工作也不断提档升级,管理时空从白天向全天候覆盖、地面向空间延伸,管理范围从中心区、主街道向城乡结合部、居民区拓展,管理标准也由治脏、治乱、治堵向净化、美化、亮化提高。
该县严格落实管理责任,把管理绩效与相关干部的年终考核挂钩。同时,该县还打破“八小时工作制”,实行城管执法、服务人员实行提前上班、推迟下班的错时工作制,加强上下班前后重要时段的监管。对城区主要路段、重点节点、重点时间段,还安排专人进行蹲点,维护良好市容秩序。在双休日和晚间时段,则组成7个巡查组,轮流开展市容巡查,对影响市容秩序的行为进行整治,形成了全天候的城市管理模式。同时,根据建管分离的思路,把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水上卫生保洁、“牛皮癣”治理和城市公共绿地管养等职能,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委托有资质、有实力的公司进行,改变了城管部门既当城市管理工作“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导致责任落实不到位管理效果不佳的状况。
为提高城市亮化、美化水平和市政设施的配套能力,该县要求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配套园林、环卫、路灯、市容等方面设施建设;对城区政府投资的道路、桥涵、排水、路灯、园林、环卫、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与园林绿化工程,实行工程质量保修期满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移交城管局管理,大大提升了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廖泉林 黄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