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健康险市场步履维艰 外资欲逆势分羹

来源:中国证券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5日

    与国内整个保险行业的迅猛增长相比,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始终不温不火,经营主体甚至举步维艰。但这丝毫没有阻挡外资意欲分羹的热情,他们看到的更多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及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健康险市场的商机。

    近日,沪上养老险公司若干营销强将被挖角的消息不胫而走。据知情人士透露,一家暂名为康众健康险的待筹机构广发英雄帖,不仅吸引了同业的关注,更从全球知名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美世挖走多名高管。

    上述人士进一步透露称,康众健康险(待筹)是合资公司,外资股东为美国最大健康险公司WellPoint,目前中资战略投资者正在筛选中。据了解,已有多家国企向其抛出欲参股的橄榄枝,预计年内中资股东将敲定。

    事实上,WellPoint已来华多年。早在2008年,其便通过设立企业咨询公司提供第三方医疗管理服务的方式,探路中国健康险市场的发展空间。中国尚未被真正挖掘的健康险“金矿”,是其加紧中国扩张步伐的动力。

    不过,WellPoint在中国健康险市场的第一桶金并不好挣,在成本高企、缺乏政策扶持的国内健康险行业经营现状下,短期内见盈利显然是一个不小的奢望。

    目前,已开业的几家健康险公司经营窘迫,举步维艰。曾有民营股东背景的瑞福德,因粗放式经营模式导致生计难维,最终被安邦保险收购;人保健康险则依靠2008年大卖投资型险种被市场戏谑“不务正业”;平安健康险则选择静观不动,最后等来外资救赎。

    很明显,被市场寄予厚望的首批专业健康险公司并没能挑起提振健康险市场的重任,反而殊途同归,被迫走上“求变图存”之路。外界质疑头戴专业光环的健康险公司为何不集中精力开发健康险产品及健康管理服务,这个问题在业内人士看来颇显无奈。

    来自兄弟领域的同业竞争是首个难题。一家健康险公司负责人直吐苦水:“其他国家通常只有专业健康险公司才能销售健康险产品,但在我们国家,寿险、财险公司也可经营健康险业务。我们为了突出专业性优势,就必须在专业健康管理服务上胜出一筹。但这意味着成本高企,也就等于在价格上失去了优势。”

    同时,国内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健康险公司与医疗体系的脱钩导致来自医疗机构不可控制的费用风险,这些问题仍是目前健康险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但在外资看来,中国独立健康险产品的缺乏及目前中资健康险公司专业能力缺失的现状,虽然使其在华扩张挑战重重,但或许亦是其伺机而动、施展拳脚的机会。目前,除WellPoint外,南非健康险巨头Discovery已参股平安健康险,另有英国最大健康险公司保柏亦在寻求合资伙伴。

    外资健康险巨头的乐观或许来源于中国健康险市场的潜力。一位业内人士说,在西方成熟市场,健康险占行业保费的比例可达30%,而我国真正意义上健康险产品的保费收入,占整个行业占比不足10%,远低于国外成熟市场。而“新医改”明确了商业健康险的功能和定位,同时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医疗机构,这对健康险市场发展来说是个长期利好。

分享:

来源: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