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温居林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8日
2011年,我市居民储蓄存款和贷款余额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贷款增幅在周边四省七市也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兴业银行、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相继进驻赣州,加快了我市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步伐。图为近日兴业银行赣州分行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 记者郭芷汇 摄
2月17日,记者从2011年度赣州市金融运行分析会上获悉,2011年,尽管经历了货币政策由宽松回归稳健的过程,全市金融总量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856亿元,增长22.7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43亿元,增长22.95%;全年实现利润33.98亿元,同比增长54.95%。
2011年,面临国际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处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物价高位并存的状况,全市金融部门认真执行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科学把控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赣州金融发展实现了“三大跨越”,即成为全省(除南昌外)首个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的设区市,存款总量实现三年翻番,金融机构总量迈入“多维立体”格局。
贷款总量跨越“千亿大关”
成为全省(除南昌外)首个突破千亿元大关的设区市
2011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35亿元,比年初增加192亿元,成为全省(除南昌外)首个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大关的设区市,在周边四省七市也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各项贷款增速22.77%,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4.05个百分点;中小企业贷款增速25.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8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增速28.9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18个百分点,已连续3年实现“三个不低于”的目标。
经济发展催生金融需求,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向前。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金融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28%,投资对信贷拉动作用加大。同时,我市全力推动编制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完善赣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稀土等产业集群化,深入开展城乡统筹发展,各类中小企业蓬勃发展,都对信贷资金形成很大的需求。
南昌银行赣州分行负责人认为,我市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入驻赣州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增多,竞争促使各金融机构主动出击、多措并举、增加投放,为我市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赣州金融贷款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贡献不可忽略。农信社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增幅达25.11%,高出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幅8.73个百分点。
存款总量实现三年翻番
金融机构总量迈入“多维立体”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有关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48亿元,与2008年末相比增加965亿元,增长109.43%,近3年的存款增量相当于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总增量,实现了三年翻番。其中,储蓄存款也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省内(除南昌外)储蓄存款首个步入千亿元俱乐部的设区市。存款的大幅增长,使全市银行业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我市金融业态更趋立体化和多元化,基本形成了以银行业机构为主,证券、保险、期货、担保、交易平台等各类组织立体发展的新格局。
我市金融中介组织更趋完备。全年共新增行业机构2家,达到16家;新增证券业机构3家,达到10家;期货业机构实现零的突破,新增1家;小额贷款公司新增17家,达21家,实现县域全覆盖;融资性担保机构进一步规范,整合为83家;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赣州农村商业银行改组工作快速推进,国有银行加快重返县域市场步伐,已有4个县重设了分支机构;金融交易平台实现零的突破。成立了首家稀有金属交易所,中小企业网上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已制定了筹建工作方案。
信贷投向发生转变
实体民生新兴产业齐受惠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房地产业的贷款增量占比从2010年的32.46%降至2011年的18.65%;而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量占比则从29.88%升至43.54%。
专家们分析,受宏观经济影响,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优化信贷机构,从房地产行业收缩信贷,信贷重心由往年的房地产行业不断向实体经济转移。
2011年,小企业成为贷款“新主力”,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9.65亿元里面,小企业占了三分之二,达到279.42亿元,比2011年初增长71.32亿元,增速高达34.27%,占新增贷款总量的比重为37.14%,同比上升8.6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涉农贷款新增了115.89亿元,同比上升15.15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了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小企业,全年新增农村企业及各类非企业组织贷款61.84亿元,同比增长近50%,占涉农贷款比重的53.37%。
与近年来国家扩大民生惠及范围相一致,我市民生金融重点支持困难群体的救济型,逐步扩大到广泛关注保障性住房,以及农民工、新市民、大学生创业等领域。全市保障性住房贷款2011年末达6亿元。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68亿元,同比增长19.98%。
通过宣传、推介、引导,赣州企业对债券融资的思维理念发生积极转变,主动利用债券融资。2011年,市城投公司成功发行建设债券,直接向金融市场募集资金20亿元。
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陆续出台,赣州新兴产业框架迅速布局,全市银行业信贷事业较快地转向节能环保、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设备制造等产业。在赣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银企对接会上,17家文化企业成功从13家银行融资4.3亿元。
金融服务水平提升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还需努力
纵观2011年赣州金融业的成绩单,全市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赣州金融运行质量从主要依赖“存贷利差”和贷款数量的扩张,逐步改善到向质量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的集约发展模式,金融创新持续推出,收入渠道不断拓宽,不良贷款进一步下降。金融市场进一步繁荣活跃,由往年集中于信贷市场,逐步向债券市场、资本市场、票据市场等多领域发展,呈现层次多样化发展趋势,丰富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了社会融资总量。
“当前,我市经济金融运行中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仍很突出。金融运行要重点关注五个矛盾,即信贷调控与地方资金需求旺盛的矛盾、房地产金融软着陆与风险控制的矛盾、非正规金融快速发展与规范运作的矛盾、扶贫范围广泛与扶贫信贷缺位之间的矛盾、企业资质培育与金融支持的矛盾。”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12年,全市金融部门要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贯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抓住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转型发展、赣南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等机遇,努力做好扩大社会融资总量、服务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完善金融配套服务、防范区域金融风险、支持赣州建设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性金融中心等工作,纵深推动赣州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