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城镇登记失业率4.1% 新增就业缘何创出5年新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罗 兰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3日

  

城镇登记失业率4.1% 新增就业缘何创出5年新高
河南省武陟县产业集聚区一家鞋厂的女工在车间生产流水线上作业。

新华社记者 朱 祥摄

去年全国新增就业人数创下6年来新高。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解读公报时指出,201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21万人,是2006年以来新增就业最多的一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

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增加

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中国新增就业缘何能创出新高?

谢鸿光指出,2011年,在世界经济步履蹒跚的大背景下,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平稳较快、物价逐步回落、结构有所优化、民生继续改善、社会不断进步的独特风景。这表明中国不仅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还促进了就业的稳定增加。

就业增长,老百姓的收入也相应增加。《统计公报》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增长11.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中国经济增长为拉动就业提供了基本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两年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减缓,但增速仍然非常高,这是就业增长最根本的原因。

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除经济增长为就业提供基本保障外,专家认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也是新增就业创新高的重要原因。

张丽宾指出,两年前,中国就已提出就业优先战略,并且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包括投资、财税、金融、外贸、产业等政策。同时,中国还实行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比如,有鼓励微小企业发展以吸纳更多就业人员的政策,有给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补贴、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有援助政策,有使“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的政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鼓励创业,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这方面有对小额担保贷款政府给予财政贴息的政策,有提供创业的培训、服务的政策,有简化创业手续的政策,还设立了帮助小企业的孵化器等。

为保持良好的就业形势,张丽宾认为,今后还需要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中央政府对此已多次表态。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最近强调,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要求继续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努力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失业风险有效控制的目标。

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展望今年就业形势,专家们表示并不乐观。张丽宾认为,今年城镇有2400万人需要就业,而目前的经济增长只能拉动1000多万人就业,所以今年就业总体形势是劳动力供给总量压力不减。

张丽宾还指出,今年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招工难就业难现象并存,也存在劳动者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新需要、新增就业岗位和新劳动力供给之间不匹配等问题。同时,国际形势不明朗,外贸出口型企业受影响大,对就业的影响也将更加突出。

国泰君安宏观分析师汪进认为,根据普查数据的结果,大概可以判断出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还将持续,大概峰值5年左右才能达到。在这种情况下,就业压力还是持续存在的,这个压力可能有所放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解决劳动力就业应该还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中国面临的整体就业困难和结构性失业两种状态并存还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指出,2012年,中国就业结构性的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用工荒”不仅会继续存在,程度也会加剧。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