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千淘万漉虽辛苦 黄金机场始见“金”
——赣州黄金机场发展模式调研记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曾晓新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3日


2008年3月26日,赣州黄金机场成功迁建通航,机场举行了盛大庆祝仪式。

 

  编者的话

  截至2011年底,虽然我国180个机场中仍有超七成的机场亏损,但是处于亏损状态的这些中小机场的领导与员工们并没有自暴自弃,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机场作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于改善当地百姓的出行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这些中小机场探索生存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中小机场的生存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刊今年将继续关注中小机场的生存发展,介绍更多成功经验。

  相传,位于江西省南部,闽、粤、湘三省交界处的赣州古城为一只神龟所驮,无论面临多大的涝灾,也可万年不沉。然而,赣州虽有“神龟”相助,却没有“北冥有鱼,化而为鸟”的运气,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也较为困苦。因此,赣州人纵有“鲲鹏之志”,早在1959年就建设了赣州黄金机场,可几十年来还是处于“金难掘”的状态,不能腾飞于“九天之上”。

  为了改变长期落后的现状,赣州人于困惑中反思,重新审视了优越的地理位置给其带来的好处,确立了建设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边际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大城腾飞之梦。

  大城腾飞,民航先行。敢想敢做的赣州民航人求新思变,在实践中摸索出 “政府给力,市场导向,机场作为”的一套模式,快速地架起了多条便捷空中通道,为赣州经济发展早一日实现“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快速发展之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为赣州经济发展拓宽空中之道的同时,赣州民航人经过“千淘万漉”,也见到了“航空金矿”,2011年旅客吞吐量历史性地突破了50万人次。为了能让更多的中小机场挖掘到“航空金矿”,近日记者来到赣州,进行了深入采访,探寻赣州机场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翻过“苦日子”篇章

  驱车进入了赣州机场迎宾大道,望着前方宽敞的道路,以及道路两旁葱郁的树木,顿时觉得驾车是一种享受。到达机场后,望着崭新的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航站楼、穿梭于候机楼之间的匆匆旅客、面带微笑而忙碌工作着的机场员工,你绝对想不到赣州机场也曾有过艰难度日的景象。

  但作为赣州机场的“老民航”,赣州机场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李国清至今对赣州机场那一段“苦日子”记忆犹新。“1998年,赣州机场只有一条广州航线。那时候,80多名机场员工只要一听到飞机轰鸣声,就兴奋得像孩子一样。”2005年之前,赣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始终徘徊在二三万人次之间。

  穷则思变。为了让当地政府了解机场的难处,赣州机场领导开始积极向政府反映,“虽然机场发展困难,但员工都想发展、盼发展、谋发展,而我们必须把这种想法积极向政府汇报。当时很多领导听闻后,都非常感动。”2002年,赣州市政府决定加大对机场的补贴力度。

  2003年,随着民航机场属地化改革的深入,赣州机场在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党委的带领下不仅实现了“联强”——成为首都机场集团旗下一员,还做到了“靠大”——与政府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用李国清的话说就是,“民航属地化改革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关心民航、重视民航的积极性”。2011年9月17日,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在中共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还专门强调,要“抓好黄金机场扩建和航线加密,建设支线航空枢纽,打造四省边际区域乃至我国东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

  即使这样,赣州机场领导认为还是有必要主动地“营销政府”。赣州机场总经理张福胜告诉记者:“营销政府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必须提高机场服务质量,让政府满意;另一方面要及时地与政府做好沟通与汇报工作。我经常跟员工说,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要真正服务于地方,就需要做好安全运营和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此外,作为赣州市政协委员,我也经常向政府就航空发展建言献策,向他们灌输民航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好处。”

  如今,赣州市政府对黄金机场发展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涉及资金、政策以及各种扶持措施。在资金方面,从1999年~2010年共计补贴24520万元;2011年又专门拿出8000万元设立航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并明确该资金规模3年不变。在政策方面,由政府牵头,在赣州19个县、市、区设立航空销售网点,并由政府发文,明确各个县市区航空销售任务等。在扶持措施方面,专门成立了赣州市航空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了赣州航空发展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7亿元建设了8车道机场路等诸多举措。

  “现在情况好多了,随着民航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苦日子’这一页总算是翻过去了。”李国清告诉记者。

分享: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