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要闻 >> 正文内容

代表委员热议主板退市新制度:股票退到哪里去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0日

    主板退市制四问

  近期,“退市”成为证券市场和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要健全完善退市制度,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也表示,主板新的退市制度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推出。尽管目前相关的退市细则尚未出台,但记者采访发现诸如“公司退市后投资者损失怎么办”、“上市公司退市会否受到处罚”等问题是广大中小散户关注的焦点。   本版撰稿 徐建华

  1 股票退市退到哪里去?退到三板上,仍可进行买卖

  根据监管部门的安排,新的退市制度将先从创业板开始试点,然后是主板。记者了解到,根据目前的A股市场退市制度,上市公司退市后,将以三板的形式存在,目前大概有50家左右相对活跃的三板公司。三板公司股票也可以进行买卖,只不过大多数时间内交易不太活跃。据了解,在美国从纽交所等退市的股票进入OTC(场外交易市场)继续交易,欧美OTC市场异常活跃。 

  前段时间公布的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中,规定“创业板公司退市后,一律平移到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转让”。因此,创业板退市制度推出后,退市的公司将继续进入三板。估计主板被退市的公司也将转入三板。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局长侯外林在十一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期间表示,退市制度已有共识,即不能一退了之。比如,它还继续是一个企业,股东搞得好的话,还可以转板再上市。

  2 股民损失能得到补偿吗?须建立保护投资者索赔制度

  谈到退市,股民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万一自己一不小心买的股票被退市了,那么当初投入的资金是不是就血本无归了?这也是当前监管层考虑得最多的,正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在“两会”期间所说,上市公司退市要做很多工作,最主要的是投资者的工作。像现在一些ST公司平均每家有3万-4万股民,公司退市后完全没有交易,股民投入的资金怎么办?这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一位老三板投资者算过一笔账,老三板44家退市公司,过去,有的股票主板都是30元-50元,保守一点按照平均15元计算;如今,老三板股价大部分在2元以下,不少股票只有几毛钱,按照平均每股2元计算,每只股票价格缩水13元。银行、地方财政、保险机构、券商、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整个国有资产损失达到2000亿元,投资者的损失超过600亿元。 

  有股民形象地指出,“股票就像房子,房子拆迁是有补偿的。股票退市,股民也应该有补偿”。新的退市制度,不应该把退市后的一切损失由社会流通股东承担,必须建立保护投资者的索赔制度。有业内人士建议,退市制度必须附带一整套投资者索赔制度。 

  3 圈了钱一退了之怎么办?对上市公司要追究相应责任

  上市公司圈了钱后都想争着退市怎么办?管理层考虑到了吗?”这是一位股民就即将推出的退市制度所发出的疑问,尽管这一问题有点极端,但多少还是发人深省。事实上,在过去的一些退市公司中,像掏空猴王股份和蓝田股份造假退市的大股东,退市制度成为帮助他们洗清罪证的最好出口。

  知名维权律师付明德指出,一般情况下,公司退市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公司治理水平低下;经营管理混乱;实际控制人、大股东、公司经营管理者利用控制、经营管理公司的便利损害上市公司利益谋取私利;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决策失误等。这些因素都可以概括为经营管理不善的人为因素。若因上述因素导致公司退市,必须为相关责任人设定严厉的刑事、行政和民事法律责任,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对负有责任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等设定相应的刑事责任。 

  付明德同时建议,监管部门应当成立专门的退市公司监管机构,对退市公司进行管理。

  4 哪些股票可能率先退市?连续亏损的ST公司最易“中枪”

  市场人士指出,主板市场新的退市制度将会更加多元化、定量化,不仅考虑业绩和资产质量,一些连续亏损的ST公司最有可能“中枪”倒下。 

  截至目前,主板公司共有151家ST公司,剔除暂停上市和长期停牌的因素,118家公司处于正常交易的状态。这118家公司3月6日的A股市值合计为3038.95亿元,按照2011年三季报业绩年化测算,净利润总额仅为23.14亿元,加权平均市盈率高达131.35倍,是目前A股平均估值的数倍。依据创业板的退市制度设定,净资产连续为负将有可能终止上市,如果主板也实施类似的制度,将使一些残喘的皮包上市公司淘汰出证券市场。统计显示,结合年报和去年三季报,股东权益为负的ST公司共计43家,资难抵债成为了它们共同的特征。在尚未披露的公司中,20家公司预计2011年出现亏损,占负资产ST公司总数的46.5%。其中,7家*ST公司因为可能连续三年出现亏损,面临着暂停上市的风险。

分享:

来源: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