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杨衍南 黄惠友 特约记者刘家喜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4日
一个城市,有了江河就有了生机和活力。自西向东呈“S”形贯穿南康市区的章江河,让南康这个城市变得年轻而富有活力。然而,由于城市规模的快速拓展,城区人口的迅速增长等原因,章江两岸的设施已经相对滞后。
1月30日,南康市正式启动了“一江两岸”的整治改造。该工程总投资约6000万元,全长约2600米,预计今年9月底竣工,建成后将为该市增添新的城市景观和健身休闲场所,极大地提升城市品位。
携手装扮城市
——南康市推进“一江两岸”整治改造惠民众
建设所需
情系民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康市章江两岸现有的道路和防洪堤于1998年前后陆续建成。工程建成后,在保证城市防汛安全、优化城市路网结构、促进城市发展和改善城市环境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因为整治改造前的“一江两岸”只有标准较低的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没有配套建设供市民休闲、健身和生活必需的小游园、绿地、小广场、公厕、廊亭等基本设施,无法满足市民休息、健身、娱乐及应急疏散的需要;仅仅只有简单的防洪、城市次干道交通和行人步行道功能,不利于水下鱼虾等生物群落的生存繁衍,无法设置更多的游憩设施及绿地生态系统;缺乏丰富的植物群落和能够体现南康城市魅力的生态景观,绿化植物无法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因此,整治改造“一江两岸”是由防洪生态和景观提升上的重要性所决定,是改善环境、发展城市、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建设所需、广大群众所盼。“‘一江两岸’的整治改造给我们带来了暂时的不便,但一时的不便是为了今后的更方便,我们都应该以实际行动支持这项建设,为营造一个休闲、生活、健身、娱乐的好去处作一份贡献。”喜欢散步的南康市民王女士如是说。
精心设计
打造精品
“一江两岸”整治改造项目开工以来,受到了南康广大市民的普遍关注。作为一项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政府将如何整治改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一江两岸”整治改造这个涉及城市形象、民生和安全的项目,南康市在设计之初就明确了这样一个方向:把“一江两岸”整治改造打造成城市建设的精品工程,立足于生态化和人文化,树立城市地标,增添城市记忆。
据了解,为了拿出高水平的设计方案,该市聘请了国内高水平的专业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来承担项目设计,结合“一江两岸”的历史和现状、自然条件与人文积淀,量身订制了设计方案。为了让方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该市经过了多道程序,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了由市民代表、老干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组成的听证会;请规划专家委员会、规划委员会进行了两轮审查;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的审议等。
该市在整治改造中进行大体量绿化,设计了具有连续性的绿地系统,营造清静、典雅、怡人的绿化空间;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了防洪排涝系统;设计了陆上慢行交通系统、水上交通设施和停车场、公交站台,充分满足市民步行、骑车、休闲、健身和公交、水上游艇等各种交通的需求;设计了金粉水岸时尚滨水带、蓝田东渡水上客厅、蓉江春晓都市风情带等文化展示的载体,推进南康城市文化建设。
同时,为了保证高质量的施工,该市通过严格的依法招投标程序,确定了实力雄厚、资质较高的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组建了强有力的施工管理班子,成立了工程项目部,选择了精锐的施工队伍,配备了过硬的技术力量,投入了先进的施工设备;制定了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和施工质量奖罚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双达标。
免费开放
赏心悦目
近日,记者在南康市“一江两岸”整治改造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紧张有序地移植苗木、回收人行道彩砖。
南康市城市管理局局长伍祖培告诉记者,工程竣工后,一幅展示“一江两岸”美景的画卷将现实地呈现在市民眼前,一座现代化、生态式的滨江公园将让大家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从南康大桥溯江而上,有盈盈绿树,有青青草地,水岸交融。错落有致分布在两岸的草坪、广场、童乐园、亲水码头、休闲长廊、滨水看台、水上花园、景观小品、公厕、舒适的步行道将依次排开。沿途的花草树木、廊亭栈道、小桥流水,不但能大大美化城市环境,还将明显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到时候,人们漫步其中,可呼吸到清新空气,可欣赏两岸美景,可领略人文风情,可追忆历史遗风,可感受现代节奏。三影广场、望归广场、康体广场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健身场地。
据了解,建成后的“一江两岸”工程,将作为城市滨江公园,全天候为市民免费开放,将尽可能根据设施的功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健身、非营业性娱乐场所。同时,为加强对“一江两岸”的管理,该市将严格限制一些经营性娱乐项目以及一些会产生油烟、污水和噪声污染的项目,并严格管制擅自进入慢行系统的机动车,做到环境清洁、秩序井然、绿化茂盛、安全便民,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城市发展成果。(杨衍南 黄惠友 特约记者刘家喜)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