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31日
“局里许多人问我,说蓝所长你去了庄埠后,怎么交通事故下降这么快?我回答说我们的确整治了交通,但真正的‘秘诀’还在于乡里恢复设立了信用社。”
3月下旬,江西会昌县公安局庄埠乡派出所所长蓝福长的一番话,竟然把金融服务和交通改善这两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
“以前取款要到10公里山路以外的庄口镇信用社,经常是耽误了一整天工夫还取不到钱。”38岁的农民胡恩鸿回忆,2008年有一次为了取300块钱,他总共跑了3次庄口镇。
会昌县农村信用联社庄埠分社,是这个山区小乡唯一的金融机构网点。从2010年4月30日重新设立至今已近两年,但人们对其设立前的困窘依然记忆犹新。
“每次路费20块,中午吃碗粉干6块钱……结果为了取300块钱,倒是花掉几十块钱。”胡恩鸿说。
信用社恢复设立后,今年3月23日,胡恩鸿骑着摩托车穿过一片开满油菜花的山路,只消几分钟就到了庄埠乡的农村信用社,支取了1000元钱用于购买鱼塘网箱。
蓝福长说,以前为了省钱,4个村民挤在一个摩托车上,行驶在山路上,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如今,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支取存款和国家发放的各种惠农补贴,连交通事故也降了下来。
上世纪90年代,银行机构为减员增效,纷纷从偏远农村撤退。1999年,庄埠乡集镇上唯一的金融机构庄埠农信社悄悄撤离后,这里2000多户群众都要到10多公里外的庄口信用社去存款取款。
“我就去赣州学习了10多天,回来后发现信用社没了。”时任庄埠乡乡长彭晓辉说,为此他曾不停地奔走呼吁,要求信用社重新回设。
而庄口信用社要承担起两个乡镇近6000余户的各种金融服务,也不堪重负。每逢圩日,存取款的农民把信用社挤得水泄不通,3个服务窗口排出几十米长的队。为了方便使用,村民们往往把现金藏在米缸、衣柜和被子等地方,成为引发入室内盗窃案的诱因。
2009年,中国银监会着力推进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创新,要求用3年时间实现全国各乡镇基础性金融服务全覆盖。彭晓辉盼了10年的愿望,终于在2010年4月30日实现。
“盼金山,想银山,信用社是靠山。”彭晓辉说,当地农民自发敲锣打鼓放鞭炮,欢迎信用社回归。信用社回归2年来,的确给庄埠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变。
庄埠乡政府常务副乡长王佳春说,2011年全乡农民从农信社获得小额贷款750多万元,是2009年的3倍多。有了贷款的扶持,全乡烟叶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750亩迅速增加到1350多亩。
蓝福长说,2009年,当地发生5起1000元以上的大额入室盗窃案,最高标的超过1万元。信用社回归后,从2010年起,全乡入室大额盗窃案几乎销声匿迹。
在庄埠乡集市上经营家电的胡志平说,因为可以取钱,这里比往年更繁荣了,他的营业额从20万元增加到了40万元,街上的餐馆也由过去的2家增加到现在的6家。
小学校长赵万来说,学校以前的各项用钱都要跑到外乡镇去取,老师取钱经常要调课或者请假,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信用社开业后,老师们改在当地开户,再没有为取钱的事请假了。
敬老院院长欧阳春说,院里多是上了年纪的五保户,原来一点低保金和存款请人带领不放心也不合规,自己坐摩托去取又不安全。乡里有了信用社,方便了老人,也让他省事了。
小小圩镇,金融的嬗变无处不在,使人们对“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江西银监局表示,2009年江西全省共有36个金融空白乡镇。通过努力,2010年实现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2011年实现金融机构乡镇全覆盖,累计新增17个像庄埠分社这样的银行网点,另有19个自助银行。
“虽然庄埠分社现在每年亏损45万元,但看到当地农民对信用社的深厚感情,我们觉得值了。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会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邹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