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揭秘艺术品造假链:画廊32万名作成本仅千元

来源:长江商报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1日

 

揭秘艺术品造假链:画廊32万名作成本仅千元
国家文物鉴定估价师熊胜华正在鉴定。本报记者 孙辰 摄

揭秘艺术品造假链:画廊32万名作成本仅千元
去年曾以32万成交的这幅范曾作品,画廊老板称只需1000元便可仿制。本报记者 孙辰 摄

长江商报消息 武汉春拍在即,各家拍卖公司赶场忙。可是送来的东西大多不尽如人意。武汉一家拍卖公司征集公告发出一个月,征集来的700余幅字画仅5张入围。面对专家的婉拒,送拍者甚至责怪专家“不懂板”。

送赝品遭拒怪专家“不懂”

上个星期,家住积玉桥的王爹爹全家四口总动员,带着一幅约8平尺(1平尺为33.3CM×33.3CM)的李可染山水作品,前往位于中北路的嘉帝拍卖公司送拍。

工作人员简单询问来历得知,这幅作品是王爹爹在两年前,经过一位老年大学同学介绍购买的。当时这位同学称亲属急等手术用钱,对方认为王爹爹人脉广,想通过他介绍将这幅画卖出去,并答应事后重谢。

这幅作品为1980年李可染所作的《春雨江南图》。王爹爹喜欢字画,平时也颇有研究,看过作品,断定为真,干脆自己买了下来,“当时花了5万元”。

颇懂行情的王爹爹心并不大,“300万左右就行了,价格并不高”。在公司鉴定专家还未赶到公司时,公司征集部便提出了作品“不太对”。

见此,王爹爹提出,起拍价可再降一点,但公司最终还是婉拒了对方。对于该公司的说法,王爹爹一家并不认同,特别是其儿子儿媳,称这幅画已通过了专家鉴定。临走时其儿子还丢下一句“什么专家,完全不懂板。”

之所以如此肯定此画“不对”,是因为这幅作品早在去年的春拍中就登上了拍卖图册,该公司知道现在这幅画的流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同一幅画,作者画了好几副的情况也存在,但是该画无论从功力、题款、印章上看,与作者水平都相差甚远,另外纸张也达不到年代”。

据了解,李可染作品目前市场价超过100万元/平尺,去年这幅“春雨江南图”的起拍价就接近500万元,“就算是两年前,5万也远远买不到”。

拍卖公司:好东西很难征集

昨日清晨,在位于中北路的武汉嘉帝拍卖公司内,艺术品征集部工作人员小朱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进入公司邮箱,里面已塞满了70余封未读邮件。这些都是近几日来自全国各地卖家的上拍申请,图文并茂。小朱要做的,是将这些申请一一整理筛选,然后上报给部门经理。

早在2010年,中国艺术品交易额已高达550亿元,在这一片繁荣中,艺术品市场造假手法令人眼花缭乱。嘉帝公司负责人称,现在送拍者对于所持艺术品的出处,“故事太多”,他们也不好辨别。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春拍预计6月进行,目前征集到的艺术品种中,字画所占的比例高达95%,送拍的作品不仅涵盖了近代大家,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张大千、启功的作品。还有湖北三老(张振铎、王霞宙、张肇铭)及新三老(周韶华、冯今松、汤文选)的作品。

但令人遗憾的是,最终只有5张作品入围,其中送拍的齐白石的作品有12张,没有一张入围,而徐悲鸿的作品有8张,只有一张被留了下来。这些署名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的作品,题材广泛,涉及人物、山水、动物,尤以马、虾、牛、竹等假画最多。

汉口的一家拍卖公司负责人感叹,近年来好东西越来越难征集,公司在今年征集时,干脆不通社会公开征集,而是通过老关系户、圈内的朋友帮忙寻觅拍品,然后上门与持有者协商,“因为外面的都是大路货,太费精力了”。

暗访

本报记者暗访,揭开画廊造假链条

32万元“名画”千元可搞定

如此多的赝品来自哪里?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大多是外省流入,近几年本地也兴起了造假链条,并且将矛头直指画廊。

相比北京、广州等艺术品发达城市,武汉成规模的画廊并不多,且分布零散。主要集中在徐东、崇仁路、司门口、南京路等处。

在位于司门口的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画廊内,年轻老板虽只20岁出头,但说话举止十分老练。店内挂满四壁的字画署名除了一些不知名的画家外,还有张肇铭、周韶华等我省名家作品,还有部分山水作品没有题名落款。

得知记者想购画送人,年轻老板立马来了兴致。他称,店里的画可以按买家的要求题词题名,“笔迹绝对是专业的,保证行家都看不出破绽”。那岂不是可以拿出去当真的卖?“那就是你的事了,做这行要讲职业道德,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你不用管东西是怎么出来的,你给定金,我按时交货,要是太次你可以不要。”记者从所带的图册中找出一幅范曾的人物画,他称需先交300元定金,余下的700元可在一个星期后拿货时给付,“当然了,一分钱一分货”。他称,如果是作为礼品送人,建议记者进行装裱,“这样看上去更有档次,也不贵”。

据了解,范曾的而这幅人物图在去年湖北拍场以32万元成交。按提供的图片复制,那岂不是造假?对于记者的质疑他不以为然,“顶多算是个工艺品,难道那么多画画的就没有其他人叫范曾?发票上我会注明的。”说完他颇为得意地大笑起来。

来源:长江商报

责任编辑:罗义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