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7日
为满足老百姓“居者有其屋”的生活需求、破解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赣州市于2004年在我省率先启动廉租住房建设,按照“大保障、全覆盖”的工作思路,通过近8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创造了享誉全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赣州模式”,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之路。
从点到面的保障性住房全覆盖模式是如何不断创新、践行,做到把保障性住房建成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日前,记者就此深入赣州保障房建设一线采访。
不断拓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
“新家真漂亮!”日前,赣州市中心城区第六批廉租住房住户开始按照不同房号分批办理入住手续。刚刚参观完阳光·吉泰新城廉租住房小区新房子后,赣州市民赵春华14岁的女儿欣喜地说。此次,像赵春华一家一样喜迁新居的赣州困难家庭有3000户。
在赵春华一家所居住的在赣州市章贡区健康路24号宿舍区,记者看到,他们一家所居住的宿舍是上世纪50年代的房子,室内大多阴暗潮湿、面积狭小。
“我们能不能也申请廉租房啊?”见到赵春华一家即将搬入新居,附近的居民纷纷上前向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询问。
“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申请,因为有不少项目还在实施。”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赵春华一家即将迁入的阳光·吉泰新城廉租住房小区位于赣州火车站西南1.3公里处,规划总建筑面积33.61万平方米、住宅5551套,总投资5.68亿元,共4个组团,分两期建设。小区内建设了大型超市、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
从2004年建设廉租住房至今,赣州市已开工建设廉租住房261.14万平方米、51705套,建成并摇号分配93.15万平方米、18630套;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47.82万平方米、44785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74.81万平方米、9060套;累计发放廉租补贴3.7万户、9500余万元,实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目标。赣州市中心城区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
科学建设群众满意的“暖心房”
“水、电、煤气一应俱全,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像做梦一样。”日前,在龙南龙洲廉租房小区明亮温暖的新房里,残疾人廖云清说。包括廖云清在内,在龙南县,有169户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在对新居的门窗栏杆等项目进行工程质量分户验收之后,于春节前夕搬入新居。亲自参与住房质量的竣工验收,让他们住得更加踏实。
记者从赣州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在规划选址上,该市尽量选择在设施配套、交通便利地段建设保障性住房,实行分区域布点、集中连片建设,从而达到既方便群众生活、就业和上学,又便于推行集中式小区物业管理的目的;在户型设计上,主要以小户型的二居室为主,并在有限空间里设计了独立的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做到了“面积虽小功能全,投资不高质量高”。
为了以高标准理念把保障性住房真正建成百姓满意的“放心房”,赣州市在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工程招标上,实施最严格的审查机制,选择有实力、讲信用、有经验的队伍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并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标准规范,实行了“三个百分之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即所有新建项目百分之百推行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百分之百设立工程质量责任永久性标示牌,百分之百推行工程质量安全远程视频在线监控。
“多措并举,严格监管,确保每一个保障性住房项目都是精品工程、廉洁工程。我市从去年开始就对2011年及以后开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全部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与工程质量的监管。”赣州市房管局住房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2年,赣州市还将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47104套,其中新建廉租住房13570套,公共租赁住房21887套,各类棚户区改造11647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万户。
创新理念破解资金难
如何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筹集渠道、打破保障房建设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支持的窘境、缓解财政压力,确保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发展?
赣州创新思路,计划通过组建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增强投资能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投融资平台,发挥国有存量资产的赢利能力和优势资源,构建由“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市场化运作、责权利统一”的投融资主体,丰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融资模式,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据悉,新组建的赣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将负责赣州中心城区政策性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投资、建设、收购、销售、出租等,按企业制度实行市场化运营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赣州市房产局、市国资委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公司将根据赣州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和资金缺口,将保障性住房优质资产整体转入公司并进行整合,捆绑打包后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专项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启动、工程建设和弥补项目资金缺口等。赣州还创造性地建立起保障性住房合理腾退机制,以及“三房合一”、租售并举的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统称为公共租赁住房)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公平公正地发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作用。同时,该市对廉租住房与公共租赁住房按照“计划分别上报、资金打捆使用、项目统一规划、工程统一建设、后续统一管理”的原则,实行并轨建设。
2011年至2015年,赣州市计划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6.9011万套,其中廉租住房94791套、经济适用住房2558套、公共租赁住房121623套,城市棚户区改造41185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3900户、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3161套、国有垦区危房改造1793套。(记者鄢朝晖 梁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