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让每寸土地流金淌银 全南破解土地资源短缺矛盾

来源: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14日

    如何破解县域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全南县的做法是: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通过节约集约用地来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型发展。去年,该县实现生产总值33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3亿元,分别增长11.9%,29.6%;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却下降4.3%。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称号,成为赣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占一补一、先补后占,严守红线惜土如金

    地生万物,贵比黄金。面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土地的刚性需求,全南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 “占一补一”的原则,按照“先做加法、再做减法,先造地、后用地”的发展思路,先后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着力实施土地开发造地、土地复垦造地、土地整理造地“三轮驱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自2006年以来,全县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等项目8个,新增耕地450公顷。截至去年底,该县连续1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在“造地增粮富民工程”中,全南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田、路、渠,从农田整理入手,对田、水、路、林等进行综合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通过开发整理复垦和改造后,项目区已成为“田成方、路通畅、渠成网、林成行”的农业示范区,有效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

    园区“瘦身”、厂房“长高”,工业用地寸土寸金

    沿着新修的园区大道走进全南工业园,高大的厂房鳞次栉比、紧密相连。园区管委会主任陈太歆告诉记者,全南工业园不断提高用地效益,去年在没有新增开发面积的情况下,完成工业生产总值52.44亿元、出口交货值4.41亿元、利税总额6.54亿元,分别增长92.14%、167.99%和216.41%,亩均工业产值、出口交货值和利税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1.88%、26.54%和76.22%。

    工业是用地的“大户”,为了节约集约用地,全南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基础设施共享,从而节约土地500多亩。同时,实施园区的“瘦身工程”,提高园区用地门槛,重点引进投资强度大、利税高、能够发挥规模和集聚效应的企业;有计划地清退了2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企业,积极引导这些企业转产、资产重组或政府有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方式盘活土地380多亩。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全南还在工业园区容积率上做文章,通过减免有关报建规费等方式,引导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让厂房“长高”。三扬电子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原来计划用地60亩,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厂房建设全部由二层改为四层,结果仅用了25亩土地就安排了项目。同时在项目供地中,该县原则上不安排绿地,要求所有项目进行立体绿化设计。国宝化工公司在工业厂房屋顶全部绿化了无土草皮,美化环境、低碳降温、节约土地,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去年以来,全县园区通过立体绿化措施挤出土地120亩。

    化整为零、变废为宝,挖潜盘活点土成金

    每天清晨,家住全南县城的温红梅都会准时到百得实业有限公司报到。作为这家企业的工人,温红梅并不在厂区内上班,而是在报到之后,直接到仓库上交昨天加工完成的产品并领回当天的生产原料。像温红梅这样在家上班的工人,百得公司有100多人。面对日益增多的订单,这家企业原准备新建厂房扩充产能,但在县里的引导下,企业把一些简单工序外发给工人在家加工,通过化整为零,企业在没有新建厂房的前提下实现了新增产能30%。

    土地紧张,就更应该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全南县一方面引导县内企业挖潜改造,降低对土地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盘活国有资产,让闲置的国有土地发挥出更大效益。县里利用撤乡并镇、村组合并后闲置的集体房产,大力引导企业到农村开办分厂、车间,从而变废为宝。还把企业改制、旧城改造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结合起来,通过腾笼换鸟挖掘土地潜力。县直属粮库闲置多年,县里对这些粮库进行简单改造之后使之成为标准厂房,一下就引进安排了钲锋电子等3家企业。(谌杰 记者 钟久蔚)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