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1日
“该产品已经接受过检测,请放心购买。”……走进石城县超市、农贸市场,总能看到这样的提示语。今年来,该县大力开展对违法经营行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农消费问题等的执法活动,营造了和谐的消费环境,为消费者撑起了一片“蓝天”。
严查违法经营
近日,因涉嫌无照经营,服装经销商卢某不仅被没收了违法所得90元,还被处以罚款2910元的行政处罚。
原来,在近日举办的一场商品展销会上,卢某听说自己的老乡张某在石城举办商品展销会,在没有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经张某同意,从家里带来一批价值9000余元的服装,参加了张某在石城举办的商品展销会,后被工商部门查获。当卢某接到行政处罚通知时后悔不已,他表示,以后一定做个守法的经营者。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县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先后开展了不合格人造板、废弃食用油脂、食盐市场、猪肉市场、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清查整治行动,依法取缔无照经营、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商标侵权等违法违章经营行为,查处各类违法经营案件110余起,收缴罚没款20余万元。同时,该县还联合各方力量,与周边多个省市工商部门建立了区域合作关系,与一些名优企业和重点行业组织建立打假协作机制。今年3月,该县就与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破获了一起假冒高档白酒案件。
筑牢食品安全“长堤”
日前,石城县派出联合执法人员走进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他们用新配备的食品快速检测箱,为消费者现场检测蔬菜、水果等食品的各项安全卫生指标,受到群众的欢迎。
正在一商场选购水果的陈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看了电视、网络上曝光的食品问题,许多想买的食品都不敢买了,现在亲眼看见有关部门的检测,我们消费者放心多了。”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该县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狠抓食品市场监管,力求为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该县制定了食品安全网络化管理制度,把全县食品经销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划片分段,并制定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明确各片区监管人员的监管范围、监管职责。在各分片区,召开辖区食品经营业主会议,发放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书籍,提高食品经营户的行业自律意识,引导食品经营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电子台账,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与此同时,该县采取专项整治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查处案件与教育规范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索证索票制度,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通过定期的食品市场整治和不定时的食品快速检测机制,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今年以来,该县共开展食品快速检测200多个批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000余户次,共立案查处食品案件14起,收缴罚没款近5万元。
撑起护农“大伞”
家住琴江镇温坊村的农民温盛亮上个月在东城某农机店购买了一台插秧机,使用了两次之后就出现故障,无法继续使用,此时正值春耕农忙时节,与农机店多次协商未果,温盛亮急得团团转,后来,村里人帮他拨通了“12315”消费者维权电话进行投诉。相关部门接到投诉后,10分钟就赶到了现场,经过细心调查分析,组织双方协商沟通,在两天内就成功调处了该投诉案件。
面对农民合法权益容易受侵害的情况,该县一方面加强对农资经营户的教育和监管,组织召开农资经营户座谈会,与31户经营户签订了《守法经营承诺书》,并严格执行农资市场商品查验准入制度,提高农资市场的准入门槛,要求各农资经营户完善“两票一档”制度。上半年,该县就出动执法人员140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户131户,根据群众举报有针对性地抽查农资商品116批次,立案查处11起,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延伸服务范围,结合“送法下乡”活动,在农村建立了十余个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站,对辖区内农民采用上门指导、接受咨询、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放了法律宣传书籍1500多本,调解各类涉农投诉案131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17万元。
(吴云凯 陈雅宁 特约记者赖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