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被寄生”的茅台酒
在茅台镇,小酒厂之间形成庞大的流通市场,几乎每一家都标榜自己和茅台酒一脉相承、同宗同源。在这种“合围”之势下,假茅台的泛滥不绝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其中庞杂而隐秘的寄生关系才是问题的死结
5月11日傍晚,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山地小城、有“中国酒都”之称的仁怀市,开始出现雷暴天气,电闪雷鸣和狂风骤雨一直持续到深夜。
而对于当地的支柱性产业——白酒产业,此刻,另一场风暴还在持续,中心是“假茅台酒”。同一天,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来,媒体和网络上出现《贵州茅台员工被指偷窃商标造假茅台酒》一文。关于文中‘茅台员工盗窃商标造假茅台酒’的说法,长期以来,公司对包括商标在内的各类企业财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从未发生过此类现象。”
风暴的源头要追溯至4月27日,在央视的《真假茅台调查》节目中,记者通过暗访发现,在茅台酒的故乡——茅台镇,距离茅台公司百米之遥著名的白酒一条街上,许多店里都在出售各种档次的假茅台。其中仁怀河谷台酒业经理在暗访中曾声称,其茅台包装标签都是从茅台酒厂内部工作人员手里获得。
此消息遂使得各界对制售假茅台现象的关注如酒糟般发酵,进而引发了一个巨大的“气旋”,将监管部门、白酒厂商、茅台集团甚至这里每一个和白酒产业有关的人都裹挟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