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财新网 作者:任重远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4日
[导读]两个月的延误期内,究竟售出了多少问题产品?至今仍是个谜。据官方通报,截至召回工作正式开展后三天,查处和召回的问题产品,就已经达到了136.60吨。
财新《新世纪》记者 任重远
昆明市食品安全委员会5月18日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称,云南丰瑞油脂有限公司(下称丰瑞公司)涉嫌使用工业用猪油和工业用鱼油作为原料,掺混加工食用油脂,现已责令该公司对三个问题产品实施召回,即“吉象”牌散装猪油、桶装猪油和猪油植物油调和油。该公司生产的“金菜花”和“云瑞”牌食用油,未被发现违法生产。
通报会平淡、低调,似乎只是昆明食安委一次例行的常规通报。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各界的极力关注和媒体的不断追问下,一个被瞒报近两个月的食品安全大案逐渐浮出水面。
警方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丰瑞公司董事长赵建国、副董事长吴庆伟,均已在今年3月被逮捕,“此案非常复杂,牵涉的人很多,已由公安部督办”。
名企陷落
本次涉案的丰瑞公司,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食用油脂生产和贸易企业。据公开资料,该公司有职工1000余人,年可压榨油菜籽、大豆等油料75万吨、精炼油35万吨,年均销售额20亿元。
同时,这也是家云南省重点扶持企业。其生产和经营的“金菜花”牌系列植物油、“吉象”系列动物油,都属于云南省著名商标,在西南地区颇为流行,在全国范围销售。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建国,还是昆明市官渡区人大代表、云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
赵建国虽年仅40余岁,但从1996年开始涉足油脂加工算起,在昆明民营油脂企业圈,已是元老之一。
“仗义、厚道”,赵建国的生意伙伴喜欢用这类字眼形容他。丰瑞公司的管理层也喜欢拿“诚信”来自我标榜,将之视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但这次问题油事件的曝光,无疑是个莫大讽刺。
“就怕吃到地沟油,才专门去挑名牌买。谁知道他们家企业最大,却也出问题。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一位市民对此愤愤不平。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的一位丰瑞公司分销商透露,今年3月13日,丰瑞公司的一辆货车从罗平县东部金鸡收费站过境,车上所载,是来自广东湛江的120桶工业用油脂。在当地警务站例行检查过程中,民警发现情况可疑,就此顺藤摸瓜,查到了丰瑞公司在昆明市杨林工业开发区的工厂。
另据一位警方知情人士透露,这些工业用油脂带有一些动物的内脏和边角废料,其中也有部分地沟油。在现场拿一个棍子放进油桶里,提起来后发现,除了油,棍子上还粘着瘦肉末。
“这是肉眼都能发现问题的原料。”警方知情人士还透露,丰瑞公司的原料采购来源广泛,“涉及全国100多个厂家”。
昆明市粮油饲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主任李维香告诉财新记者,工业用油脂制作工艺比较粗糙,大多采用动物的边角废料炼制而成,被明确禁止食用。
业内人士介绍,工业用油脂的价格在每吨3000元到4000元之间,部分地区甚至不到3000元。而作为精炼猪油原料的普通猪油,则要每吨7000元到1万元,价格相差悬殊。
尚在侦查
据曲靖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詹焌介绍,这一案件仍在侦办过程当中,具体的涉案产品范围、资金数额等,都没有最终确认,目前不便通报案情。
詹焌称,今年3月事发之后,曲靖警方高度重视,及时汇报给上级部门。该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由曲靖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早明光亲任专案组组长,在全市范围内抽调了80余名干警参与案件侦查。
“这一案件是省公安厅指定曲靖警方管辖的,我们绝对没有瞒报。但根据分工,警方只能通报案情,而食品安全信息的通报,是其他行政机关的事,我们也不清楚具体过程。”詹焌称。
尽管昆明食安委公开通报称丰瑞公司的植物油产品“没有发现问题”,但市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官方通报后第三天,在昆明市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位于昆明郊区小板桥的骏琪干菜副食综合批发市场,丰瑞公司的一家分销商,正在疲于应付客户退货的电话。
该分销商忙着将云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关于“金菜花”的产品检验报告传真给客户,以证明出问题的仅限于猪油产品。
“虽然我们已经不断解释,但影响依然很大,(销量)大概少了三分之二。”店主邓先生告诉财新记者。
在云南的曲靖、保山、玉溪、普洱和西双版纳等地,问题则更加严重。这些地方的丰瑞分销商纷纷向记者抱怨,“几乎完全卖不动了。”
一位分销商分析,市场做出如上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是由于政府的态度。“虽然昆明市通报时只说猪油有问题,但通报之后,工商、卫生和质监等部门的人下来查时,不少人都跟客户说,‘丰瑞的油全不要用了。’这些信息反馈到客户这里,就是退货。”西双版纳泰源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刀景海告诉财新记者。
同时,一些分销商也向财新记者透露,早在今年3月中旬,警方对丰瑞公司的油厂进行查封时,一些消息灵通的客户就开始做出反应,纷纷要求退货。
被延误的召回
5月18日,丰瑞公司问题食用油的召回工作正式开始。
云南省质监局、工商局和药监局分别负责生产、流通和餐饮领域。其中,丰瑞油脂在全省设召回点23个,由各地质监局负责监督召回。
对于迟延两个月才进行召回的质疑,云南省质监局相关人员表示无奈。他们也是5月中旬才从云南省食安委得到正式通知。
省食安委则声称,主要是因为警方通报得晚,在他们这里并未延误。对此问题,云南省公安厅相关人员表示,“暂时不便回应。”
据警方内部人士透露,阻力主要“来自领导”,“不是警方的意见。”该人士称,案件发生在昆明境内,最终却被曲靖警方查获,有关方面确实感到有些尴尬。
据其介绍,有关方面的另一重顾虑是,丰瑞公司的产品涉及面非常广,担心事件可能会引发市场恐慌,导致云南产生“油荒”。
更为重要的是,据云南省质监局的检测,丰瑞公司的产品竟然全部达到了国家标准。所以,除了那两车工业油脂原料被曲靖警方抓了现场,容易定性,要调查其他产品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原料入手找证据。
警方内部人士透露,丰瑞公司的原料来源非常广,部分问题原料甚至来自境外的越南。调查取证,除了时间,还涉及高额的办案经费。
云南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世俊则告诉财新记者,作为省政府扶持企业、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贷款、土地使用和人才引进等方面,丰瑞公司都可以享受很多优惠,如贴息扶持、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享受特殊政策等。
“对它的扶持,也有对国家粮油储备的考虑。”徐世俊说。
可以佐证的是,2010年5月,在《昆明日报》刊载的一篇报道中,丰瑞公司老总赵建国声称,“丰瑞也承担着云南省食用植物油的中央储备任务。”
另据知情人透露,丰瑞公司目前的贷款已经达到了5.8亿元,如出问题,银行也将面临巨大压力。
徐世俊告诉财新记者,仅昆明市杨林工业开发区的丰瑞新厂,投资就达到了4亿元,其中2亿元以上是银行贷款。
显然,正是丰瑞公司和政府之间这种紧密关系,才导致通报工作滞后。
3月案发后,长达近两个月,云南相关政府部门未对丰瑞问题产品召回,很多商铺、超市依然在售。不知情的,主要是那些产业链最下游的小批发商,以及为数众多的普通消费者。
两个月的延误期内,究竟售出了多少问题产品?至今仍是个谜。
如果仅限于官方通报的三个批次,根据丰瑞方面之前的说法,共生产问题产品约120到130吨。但现实是,据官方通报,截至召回工作正式开展后三天,查处和召回的问题产品,就已经达到了136.60吨。
在各地的丰瑞公司产品召回点,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到岗监督召回工作。
财新记者走访时发现,很多召回点也在同时出售散装植物油和调和油,现场不少油桶已经非常脏,卫生状况存在明显隐患。
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却大多对此视而不见。“我们只负责生产环节;他们卖油是流通环节,应该找工商管。”一位质检人员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