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8日
多年在外打拼,一个念头始终萦绕在他心头:回乡创业,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在家门口就业,免除背井离乡之苦。5年前,他初次返乡创业,投入了所有积蓄,却因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不足,而“败走麦城”,虽然含泪不舍,但那个念头仍然执著。厚积薄发,去年,他再次回乡创业,事业风生水起,蒸蒸日上……为了理想,付出了辛勤汗水,尝尽了酸甜苦辣,但他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
郭桥生:返乡创业成就梦想
走进信丰县工业园区的江西聚声泰科技有限公司,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排排整洁有序的标准化厂房,员工宿舍门口挂着的员工风采展示栏与心情留言板让人眼前一亮,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16条生产线不停地运转……公司创办人、33岁的返乡农民工郭桥生告诉我们,这里是他圆梦的地方。
吃尽人生苦,方知创业难
郭桥生是信丰县大阿镇人,他从小就是个懂事、体贴、爱钻研的孩子。由于家境贫困,父亲又体弱多病,他便揽下了所有家务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在他参加高考前,父亲离开了人世,他连高考的报考费都是由几个亲戚凑的。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踏上了务工路。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电焊小作坊做学徒,由于勤奋好学,他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信任。2000年春节后,在老乡的介绍下,郭桥生来到广东一家只有20人的小电子厂务工,一年后他便当上了厂长。在外奔波的几年里,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家乡的母亲,一个念头始终萦绕在他心头:返乡创业,让更多的农民工能在家门口就业,免除背井离乡之苦。
为了能学到更多的先进管理理念,2004年,郭桥生辞去了厂长的职务,到东莞一家台资上市公司应聘做副工程师,两个月后,他被提拔为研发部业务主管。在他的带领下,他的研发团队有了自己的自主研发产品,并在一年里就为公司增收近3000万元。
2007年春节刚过,年仅28岁的郭桥生放弃台资上市企业的高薪职务,着手在家乡信丰创办了信丰聚声泰电子厂。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进去,但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加上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产品一度压库,郭桥生只好含泪退去租赁的厂房又重返广东打拼。
创业带就业,关键靠人才
在随后的几年里,郭桥生一边在大公司务工,一边在寻找创业的机会。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返乡创业的念头又在郭桥生心里萌生。2011年初,郭桥生带领3名技术人员,投资6000万元,在信丰县工业园区创立江西聚声泰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
经历了公司创业初期的艰辛,郭桥生深深地认识到,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于是他以每月2万元的高薪聘请技术人员组成了公司的研发团队,并聘请5名日资厂和台资厂的资深工程师作为公司长期的技术顾问。在郭桥生的带领下,公司注重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致力于喇叭、麦克风等电子配套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2011年5月,公司投入300多万元从德国引进一整套先进的产品检测设备,使公司检测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1年,公司通过了ISO9001、ISO14001质量体系认证。
“产品即样品,样品即精品,我们细心地生产每一个产品,用心地对待每一个客户。”这是郭桥生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通过一年多的发展,公司已发展为集研发、设计、销售为一体的业内领军企业。有的产品不仅质量得到业内的肯定,公司还拥有定价权。生产的数字麦克风、光纤麦克风、超薄型麦克风和扬声器等电声产品深受佳能、诺基亚、索尼等全球知名企业的青睐。2011年,公司实现产值8027万元,利润780万元,税收112万元,吸纳了当地近千名农民工就业。
有了好环境,就业才有劲
围绕推进员工创新创业,郭桥生始终坚持用硬措施打造软环境,为员工的激情就业提供广阔空间。他积极跟员工进行思想交流,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和技能考核大赛,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先后从一线提拔管理人员11人。一份付出,一份回报,2012年春节过后,该公司员工返厂率高达96%,远远高出工业园区其他企业。
进入聚声泰公司的员工,都能切身体会到企业给予的家的温暖,无论是大事小事,还是难事愁事,企业都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解决。公司先后为员工解决个人家庭困难113个,还组织为生活困难员工捐款38万元,其中公司出资27万元。2011年底,公司投资60多万元,绿化、美化工厂,为员工打造了一个公园式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郭桥生又投资20多万元,在厂区里设立了员工俱乐部、文化活动室等。他还充分利用工厂内的空地,种上了西瓜、脐橙,每两位员工认种一颗西瓜,每个小组认养一株脐橙。郭桥生说,每当走在厂区,听着句句熟悉的乡音,看着张张开心的笑脸,他都会陶醉其中,心里暗暗地说,自己的投资真值。(黄温华 施国兴)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