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工业 >> 正文内容

关于扶持赣县工业项目发展的调研报告

来源:赣州金融网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9日

    项目建设是加速地方经济发展的驱动器,是壮大产业的强力支撑。近年来,赣县项目总量增多,投入增大,效益提高,对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为全面了解赣县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工业项目建设现状,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解决好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笔者对全县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赣县工业项目发展现状

    一是项目总量增多。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赣县工业共建成重点工业项目30个,其中技术改造项目10个。今年,全县工业企业共计新上技改和申报续建项目40个,其中新建项目10个、续建项30个。

    二是投入强度加大。一方面,总体投入大。三年来,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约 14.85亿元,技改投入资金约 5亿元。另一方面,单个项目投入大。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5个,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50个,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60个。截止今年5月份,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在建工业项目共 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1-5月已完成投资9.3亿元。预计年内建成投产的项目6个,预计完成投资2亿元。

    三是支撑作用增强。优势主导产业中的龙头项目充分发力,新兴的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力支撑赣县工业经济的发展。

    四是经济效益提高。近几年来,在工业项目建设的大力推动下,我县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三年间,全县工业经济总产值共增加84亿元,销售收入增加82亿元,实现税金增加6600余万元。2012年,新项目的投产,可增加产值近10亿元,增加税收3000万元,将更加带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二、赣县工业项目发展较快的原因

    一是得益于领导发动。近几年来,围绕“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目标,领导充分发动,全员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及时研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二是得益于载体带动。近两年,县委、县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着力进行园区建设。今年又从省发改委获批“两个”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县领导重点抓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并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相关委、办、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企业服务、融资招工等方面的工作。加大对入园项目给予土地、资金、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工业项目的集聚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平台。

    三是得益于整体联动。通过下达招商引资工作任务、推行“领导联产业、部门服务企业”制度和对重点企业实行“一厂一策、一事一议”调度,进一步强化了工作举措,增强了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议工业、抓工业、扶工业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在园区几大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书记、县长亲自调度,发改委、国土局、工信局、财政局、建设局以及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园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是得益于环境促动。几年来,在宏观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赣县提供了最大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平台更加优越,充分调动了企业投资者做大做强企业、做精做优项目、做好做活品牌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赣县工业项目的大发展

    三、赣县工业项目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总量偏低。从全县项目的纵向发展来看,经过近几年的规模扩张和招商引进,项目总量不断增多。但从项目发展速度和全县实际需求来看,目前赣县入园企业还偏少,单个项目建设总量还偏小。随着规划意识的加强和规划水平的提高,向上争取用地力度的加大,可供用地不断增多。用地范围越来越大,对项目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二是建设速度偏慢。由于受土地、资金、环保宏观从紧政策的制约,项目审批时间长、速度慢、办证难,同时,在服务环境上,对“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的承诺,还未完全落到实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是产业链条偏短。目前,赣县五大产业的配套产业链都还不长,产品形式单一,有些配套产品还要靠向外界引进,对下游产品尤其是高精尖产品的开发还有很大空间。

    四是融资难“瓶颈”制约明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者普遍反映资金不足、融资难是影响项目进度的重要原因。虽然,赣县金融部门对企业融资贷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部分项目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强,往往是“等米下锅”,一旦银行信贷不能到位,就只能是被动地缓建、停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县工业项目建设所需流动资金缺口超过20亿元。

    四、对加快赣县工业项目建设步伐的建议

   (一)突破思维定式,用科学的理念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突破“全面撒网”的思维定式,走新型招商的路子。要在坚持领导带头招商、部门协同招商、全员参与招商基础上,从以往的“全面撒网”转向重点突破、专业突破、集中突破。深入推进以商招商。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作用,积极引导、鼓励企业拿出优势资产、品牌、项目与外面的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提升企业竞争力。深入分析研究可与我县对接的招商区域和项目,了解掌握一批有意向实行产业转移项目的信息,实行有针对性地招商。同时,要鼓励节会招商和网上招商等形式,力争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二是突破“遍地插花”的思维定式,走产业集中的路子。要进一步集中和壮大支柱产业,多引进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逐步形成上下游成龙配套的产业链,形成比较优势。引进的项目要不断向园区集中,把园区打造成经济增长的“核心区”。目前,落户园区的项目还不多,规模不大,分布比较零散,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布局。因此,要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把最具优势、最具潜力的项目向园区聚集发展,帮助入园项目加快建设步伐,促成早日投产。

    三是突破“重外轻内”的思维定式,走内外并重的路子。招商和技改是项目建设的两只强有力的抓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抓好对外招商。进一步选择好招商区域,深入研究当地的产业特征、发展方向和产业转移重点,吃透情况,上门沟通,力争引进促进双方优势互补、产业对接的好项目。要抓好对内技改。对有税收、就业和经济总量规模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技术改造,促进现有项目做大做强。

   (二)创新工作举措,用快捷的速度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超前准备,提高对接速度。结合赣县资源、产业优势,精心开发、论证、包装、储备一批前景广阔、效益高、对接度强的项目,定期调整、充实项目储备库。扎实做好项目规划、论证、立项等前期工作,形成完备的项目材料,确保项目的可行、科学和规范。

    二是构建优势平台,提高落地速度。要高起点规划园区。把园区规划与国家土地、环保、产业等政策的规定、与城镇建设和发展定位、与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目标结合,把园区打造成城市形象的展示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机制创新的先行区。要高品位建设园区。加强卫生保健、娱乐休闲、文化教育等生活性设施建设,为项目发展提供必要的人聚环境。

    三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快建设速度。继续推行“五个一帮扶”机制,落实部门服务企业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立重点项目政策扶持和分析制度,对列入重点建设的项目优先进行项目前期工作、优先安排供地、优先安排融资扶持资金等,确保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落实项目建设奖惩考核机制,对招商引资、技改、服务等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并在年终兑现奖励。对服务不力、破坏项目建设环境的予以通报批评。

   (三)强化发展保障,用最优的服务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打造项目建设“绿色通道”。

    二是破解发展瓶颈。在项目用地上,认真研究国家土地政策,凡是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要敢于去尝试。在融资问题上,要争取“立项争、招商引、银行贷、民间筹、财政挤”等渠道。搭建政银企联席会和项目推介平台,加强银企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探索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担保体系,加大融资贷款和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的力度。帮助和指导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通过多种渠道逐步缓解融资瓶颈。

    三要加强项目监管。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强化对项目的审计、监察工作,认真查处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施工环境等环节的违规行为,确保所有项目工程质量。加强对在建项目安全生产的监管,抓项目的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定期下到建设工地,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和建筑安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排除生产建设中的一切安全隐患,为项目建设提供安全保障。(赣县工信局  周建民  袁巍伟)

来源:赣州金融网

责任编辑:周建民 袁巍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