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晚网-今晚经济周报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0日
时下,关于是否延长退休年龄成为了民众热议的焦点,一些人认为,五六十岁正处家庭负担较小,而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经验最为丰富的阶段,倘若推迟退休年龄,帮助他们在事业上再创新高,显然可以大大提升幸福感。然而,也有一些人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一来不仅会加剧年轻人就业难,同时更会因减少了享受生活的时间致使幸福感急剧缩减。不难看出,无论支持派还是反对派似乎都将矛头对准了“幸福感”三个字。抛开是否延长退休年龄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不谈,单说一个人的幸福感究竟源于什么?又该通过哪些方式让精神更富足呢?
物质并非决定幸福感的唯一标尺
连日来,笔者在对一些市民的随机采访中发现,当今社会多数人更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而忽略精神财富的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民众幸福感并不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的原因。可见,物质并非决定幸福感的唯一标尺,精神富足在当今社会也许更为重要,因为它更易让人产生正能量。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团队曾做过一个横跨40个国家的主观幸福感调查,并考察了国民购买能力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总体来说,国民购买力强的国家,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也高。然而收入和主观幸福感并不总是成正比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当收入到达一定水平,财富的增加就再也不能提高幸福感了,而此时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则成了增加幸福感的途径。
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总结道:“你对金钱的看法实际上比金钱本身更影响你的幸福。在所有阶层中,越看重钱的人对他们的收入越不满意,也对他的生活越不满意。”事实上,用金钱提高幸福感有两个思路,一是会赚钱,以达到临界水平;而另一个是会花钱,把钱花在让我们更幸福的事情上,以达至精神的满足。
“透支消费不及一次近郊游快乐”
被访人:Grace 29岁
Grace是广发银行的一名客户经理,月薪过万的她平日只要不开心便会以刷卡消费的方式来减压,由于家庭没有任何经济负担,因而她的工资通常全部用来购物,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羡慕的高薪女人,却自言幸福感很低。
“若不是上个月和父母一起到蓟县郊游,我还从未意识到其实精神上的满足,哪怕只是一丝一毫,都能让人生发愉悦感。老实讲,以前上学时忙于学业,后来上班又终日忙于工作,而结婚成家后又忙于生子,因而别说是出去郊游,甚至连陪伴父母的时间都很少,整个人就像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刻不曾停歇。”Grace告诉记者,以前于她而言唯一的减压方式似乎只有购物了,“每周五下班,为了让紧绷的大脑从忙碌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我都会和闺密一起逛街,用血拼来宣泄工作中积压的情绪。而我本身就在银行工作,所以总能第一时间获得广发卡的优惠讯息,时常1000元当2000元花。从去年的热风、凡客,到今年的giordano ladies和le saunda,我都不落空地在规定的优惠期限里享受到满500元或以上赠500元换物券和买一送一的超值优惠。而上周五又正好赶上万宁刷卡的活动,我老早就看上一款高端洗发水组合装,平时要一百多,刚好那天只要70多元,而刷卡还可再半价,真是不买都对不起自己。”谈及购物,Grace滔滔不绝,据她讲,但凡信用卡的优惠活动她都不会放过,可是刷卡购物带给她的这份惬意与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渐渐减少,直至有一天,当她望着堆积如山的衣服、鞋子、化妆品而再也欣喜不起来时,Grace方才意识到物质上的富饶已经难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了,而这于她来说竟又是那般可怕。
“有段时间,真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对任何事情甚至包括我最为热衷的购物都提不起兴趣。为了能让我换个心情,父母逼着我歇了年假陪他们郊游,可令我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得无法再简单的近郊游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快乐。”Grace告诉记者,这次旅行让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亲情的可贵,以及自己存在的价值,继而使得自己一度空虚的精神世界被照亮。“物质上的享受固然重要,但精神世界的满足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真正快乐的源动力。”
“俱乐部活动为我提供精神食粮”
被访人:陈子健 52岁
“如果站在一个岔路口,左边是通往财富之路,右边是通往幸福之路,您会做何选择?”采访伊始,任某网络公司副经理的陈子健首先向记者发问。然而,未待记者作答,他即刻补充道:“倘若放在以前,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相左,可是现在我会坚定地向右,因为追求财富只能在一定阶段增加幸福感,之后财富的多寡便不再能决定幸福指数。”已年过半百的陈子健曾在青年时代将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了追求财富的路上,为此他甚至一度牺牲了健康与婚姻。后来,当他实现了初始的物质梦想后,才猛然发现那种期待已久的所谓幸福竟然只持续了数月,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单调与乏味。
“记得,一个周末的早上,我在楼下小区的长廊里遇到一位拿着收音机,边扫地边哼唱戏曲的物业清洁工。后来,我们坐下来聊天,探讨快乐的秘笈,谁知他随口抛出一句‘如果用钱来衡量快乐,那么便注定从一开始就误入歧途’。在老人看来,有所寄托、有所期待就能感到幸福并让幸福持续。回家后,我反复思索着老人的话,突然悟出自己之所以时常不快乐,正是因为精神过于空虚,毫无寄托可言。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便努力找寻起那份缺失已久的精神寄托来。”
陈子健告诉记者,正是在那位老人的介绍下,他先后参加了京剧票友俱乐部和书画俱乐部,不仅契合了自己的喜好,还因此结识到各行各业的朋友,而更为重要的是俱乐部多姿多彩的活动大大填补了他精神世界一直以来的空虚。“现如今,俱乐部每周末都会组织各色活动,虽说挤占了部分休息时间,但我确实找回了快乐与满足感,精神状态也比先前好了很多,同事们见到我后都觉得我又年轻了。所以,我现在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周围幸福指数偏低的同事、朋友,其实快乐真的没有那么难,只要少些无谓抱怨,多些精神食粮就能焕发活力,保持健康,时刻被幸福包裹。”
三种方式“富足”你的精神世界
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副院长罗德里格斯教授指出,一个人幸福与否和物质有关,但幸福一定是超越物质福利的。可见,幸福指数的高低更多时候与精神世界的富饶程度有关。那么,对于眼下正奔走于成功路上或已收获成功的人而言,又该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呢?对此,业界人士总结出以下三种切实可行的“精神增肥法”:
首先,多读书少应酬。事实上,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要知道,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它的意义便在于,搭建起人们精神生活的世界,让生命永远散发着芬芳。因而,把更多用来进行无谓应酬的时间留给读书,久而久之便会发现自己比别人更容易感到快乐与幸福了。
其次,多出游少抱怨。人们常说,旅行的真正意义在于用周身的疲惫换取精神的舒展,可见出游也是放松精神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对于多数人而言,每年用来休闲度假的时间毕竟有限。对此,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倘若条件不允许时,定期进行“精神出游”也能获得同样的“疗效”。譬如,每晚闭上眼睛,尽情想象能使自己放松的事情,回溯到一个感到宁静和放松的场景,并集中精力,将全身不愉快的情绪都释放出去。或者可以看照片回忆一段愉快的时光,同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并配合做些深呼吸也能帮助自己放松、减压。总之,别让自己养成爱抱怨的坏习惯,多给自己的精神放放假、按按摩。
第三,培养兴趣取悦自己。无数实例证明,有爱好并擅于沉浸在爱好中的人往往更容易体会到快乐,同时也更容易让精神世界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充实。由此可见,努力培养自身兴趣爱好,并学会以此来取悦自己的这种“自娱自乐”方式,可以让视野变得更开阔,情绪变得更平稳,精神变得更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