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保险新政迎机遇 保险资管掀新一波扩容潮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1日

 

保险新政迎机遇 保险资管掀新一波扩容潮

就在券商、基金竞相争当保险资金“管家”之际,保险业正以时不我待的速度,加快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的扩容进程。其“主角”正是近年来迅速成长的中型规模保险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称,上周一,由民生、阳光、中英等发起组建的三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保监会主席办公会上获得筹建通过。至此,国内保险资管公司扩容至16家。另外,中意人寿、天安财险等多家保险资管筹备团队也正在排队候场。

抱团取暖模式

自2006年开始,保险资产管理一直维持着“9+1”格局。即国寿平安、人保、太保、华泰、中再、新华、泰康、太平等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美国友邦保险设立的外资保险资产管理中心。期间曾有中小保险公司有过此念,但最终未果。

转机出现在2011年4月。保监会调整规定,将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年限门槛,由之前的“经营保险业务8年以上”调整为“经营保险业务5年以上”。

经营年限的下调,让诸多蠢蠢欲动的保险机构看到了希望。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生命、安邦、光大、合众等四家保险机构获准筹建保险资管公司,其中前三家已开业。与之前的9家保险资管公司相比,这批筹建的主体均为中型规模保险机构,近年来资产规模的暴增,令它们对自设保险资管公司产生了强烈诉求。

有意思的是,与前两批保险资管扩容潮相比,此批扩容过程中首现“抱团取暖”模式。知情人士称,中英人寿此次联手三家保险机构共同发起设立一家保险资管公司;另外,正在排队的中意人寿,也联手了股东关联方资本共同进军保险资管业。

扩容冲动的背后,是保险投资新政下出现的新机遇。今后,保险资管公司除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还可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企业委托的资金,并且经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可以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新财源下的诱惑着实难挡。

值得注意的是,此批扩容的保险资管公司,若想分羹第三方理财市场,尚有两年等待期。因为根据新政规定,保险资管公司今后受托管理第三方保险资金,需具备两年以上受托投资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业务经验,此外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管理资本余额不低于100亿元。

尚需扎实内功

盈利前景虽美好,现实问题仍堪忧。保险资管公司若想彻底摘掉“保险”的帽子,与券商、基金等同台竞技,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大而不精”的问题。

“可以说,在目前国内这十多家保险资管公司身上根本看不到市场化的影子,他们就靠收取一个万分之几的管理费过日子。”一位监管人士毫不留情面地说,如果不加快推动产品化、市场化,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到券商、基金加入竞争队伍时,保险资管公司将毫无肉搏之力。

本报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之前一些受托项目上,作为受托管理人的保险资管公司只是被当作一个“跑道”,并没有起到主要的防火墙作用。买什么股票,什么时候建仓、减仓,决策的把握者还是“委托方”中小保险公司。为抢到单子,保险资管公司拱手让出了风控主动权。

事实上,保险投资新政对于包括保险资管公司、券商、基金等投资管理人,有着一定的资质要求。如,要求保险公司定期评估投资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投资业绩等,跟踪监测各委托投资资产账户的风险状况,定期出具分析报告;并根据投资管理人过往投资业绩、风险属性及管理经验等指标,动态实行业务授信管理或者比例管理等。

因此,在预备争食第三方委托理财市场之前,保险资管公司练好内功、提升自身能力,亦是迫在眉睫。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