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怿华 刘荣松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0日
![]() |
7月2日,赣州市召开“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 |
古色古香的赣州市文清路商业街。 |
81年前,风雷激荡,壮志凌云,赣南在中国革命史上深深镌刻下了红色印记;
如今,一个承载了几代人、数十年的梦想,正一步步靠近现实。
6月28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千里赣江源头的人们欢欣鼓舞,918万赣南儿女开始了苏区振兴发展的“新长征”。
党中央的关怀:
让苏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
80多年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赣南这块红土地上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辟了人民政权的光辉道路。在风雷激荡的烽火岁月,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抛家弃业、舍生忘死。在当年240万苏区人口中,扩红参军人数33万人,支前参战人员60万。赣南苏区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0.82万人,分别占全国和江西革命烈士总数的7.5%和43.8%;万里长征,平均每公里有3名赣南籍烈士的英魂……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深切关怀赣南苏区。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赣州全市人民艰苦奋斗,赣南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仍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赣州国土面积占全国的0.41%,人口占全国的0.68%,但2011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仅占全国的0.28%和0.17%,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0%至70%、中部地区平均水平的50%至70%,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也在扩大。
今年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1周年。振兴发展赣南苏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央领导同志屡次强调,赣南苏区历史贡献特殊、历史地位特殊、面临困难特殊,应予特殊支持。为此,中央领导同志先后13次作出重要批示。一些中央老同志也以不同方式给予全力支持。
国家各部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忧心赣南苏区的贫困落后现状,都把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继《若干意见》制定工作启动会后,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部委联合调研组,深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开展前期调研。苏区群众怀着对党和政府的真挚情感,欢迎联合调研组,如见久盼归来的中央红军,点燃鞭炮,热烈相拥。
调研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有着特殊的地位、特殊的贡献,存在特殊的困难,应给予特殊的支持,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跨越式发展,让苏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
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的同志结束调研回到北京,又紧锣密鼓推进制定《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老区、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饱含深情地说:“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赣南人民的关心厚爱,赣南人民要珍惜这一历史机遇。我们将坚持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国家扶贫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推动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意见出台促振兴发展:
八大重点任务增添无穷动力
从北京的喜讯传来那一刻起,赣南苏区人民难抑激情,为《若干意见》带来的惠民德政而雀跃欢腾。
《若干意见》指出,“在原中央苏区范围内,赣南具有特殊地位,面临特殊困难,要把支持赣南加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协同推进原中央苏区整体振兴发展”;“国家在资金、项目和对口支援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细读《若干意见》,11章节45条意见中,五大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尤其是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大力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繁荣社会事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政策扶持等八大重点任务,为赣南苏区振兴指明了具体方向、增添了无穷动力。
新华社以《从中央苏区到全新“特区”》为题,发文解读“国45条”。文中引述赣州市委政研室调研员黄明哲的话说,据不完全统计,《若干意见》出现了9个“试点”、5个“试行”、4个“探索”、2个“试验区”、4个“示范区”、13个“重要基地”和30个“重大项目”,并有5个“扶持”、7个“补偿”、9个“补贴”、11个“优惠”和128个“支持”。《若干意见》实施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将成为许多政策先行先试的全新“特区”。
《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大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尽快解决最突出的民生问题:
——加大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赣州市加快完成改造任务。
——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力度,2014年底前解决赣州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末全面完成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农村饮水安全任务。
——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道路建设,加快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2013年底前全面解决赣州市部分农村不通电和电压低问题。
——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将居住在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18岁之前没有享受过定期抚恤金待遇且年满60周岁的烈士子女,以及试行义务兵退役制后至《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实施前入伍、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籍退役士兵等人员纳入抚恤补助范围。
根据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特殊困难,《若干意见》从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对口支援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原中央苏区特别是赣南地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措施。具体提出了五大振兴发展措施:积极推动优势矿产业发展;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
《若干意见》提出,要建设赣州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赣州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围绕这一构想,赣州至湖南、广东、福建等周边省份铁路运输通道的规划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同时,赣州至珠三角、粤东沿海、厦漳泉地区的快速铁路通道的规划研究也将提速。根据《若干意见》,国家将适时把赣州黄金机场列为两岸空中直航航点;加快赣江航道建设,结合梯级开发实现赣州—吉安—峡江三级通航,加快建设赣江港……
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冷新生说,《若干意见》出台后,赣州将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加上赣州毗邻沿海地区的优势,未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将大有可为,经济社会有望迎来一轮发展热潮。
美好愿景在展开:
五大战略定位实现苏区振兴发展
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这是《若干意见》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区域的五大战略定位。
围绕五大战略定位,《若干意见》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也为赣州推动优势矿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并明确提出:发展高端稀土、钨新材料和应用产业,加快制造业集聚,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今后,赣州市将抓住机遇,严格按照国家稀土、钨产业政策的要求,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趋势,坚持资源整合与高端矿产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稀土、钨产业转型,推进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产业,重点发展稀土、钨精深加工,加快研制高性能的稀土、钨新材料和高附加值的应用产品。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赣州市将把稀土和钨及其应用产业培育成为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知名的稀土产业基地。
“没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为此,《若干意见》制定了2015年和2020年“两步走”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目前,赣州市委、市政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紧紧围绕就业、养老、低保、医疗、教育、住房、扶贫和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每年集中力量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100件实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县乡开会时,我得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心里非常高兴,感谢党中央、国务院对苏区人民的真情关怀。相信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赣南苏区一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充满信心地说。
回望中国革命历程,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如今,党中央、国务院的殷殷嘱托、深深牵挂,将激励赣南苏区人民继承发扬苏区革命传统,争取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更大光荣。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