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弘扬苏区精神 再创一流佳绩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怿华 刘荣松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0日

    “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同志哥!夜打灯笼访贫农……”这曲唱遍全国的兴国红色山歌,既是当年苏区干部作风的形象概括,也是今日赣州干群关系“鱼水相亲”的真实写照。

  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赣州是共和国摇篮、毛泽东思想形成地和苏区精神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有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

  为继承发扬好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近年来,赣州大力弘扬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发展理念,振奋精神、不等不靠,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以人为本、情系百姓,唱响了新时期再创一等工作的最强音!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从2010年12月起,赣州组织全市2万多名干部“进村赶考”,沉到基层一线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以下简称“三送”)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三送”干部“自带干粮”走进千家万户,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话发展,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三送”干部的身影。群众得到新实惠,干部炼就新风气,基层管理注入新气象,产业激发新活力,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符合赣州实际、符合群众愿望、符合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路子,赢得了全市人民的认同与赞誉,得到了中央、省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广泛好评。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百姓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维系着民心,凝聚着民意。 

  去年以来,赣州市委、市政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整合数百亿元资金,紧紧围绕就业、养老、低保、医疗、教育、住房、扶贫和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每年集中力量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100件实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针对不少“两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及“两红”人员遗属存在的住房难等问题,赣州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同时积极筹资,按照中央、省、市专项财政补助,县(市、区)财政配套以及“政府扶持为主、个人自筹为辅”的形式,对“两红”人员及“两红”人员遗属进行集中安置或发放修建房补助,切实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目前,赣州市已有4875户“两红”人员及“两红”人员遗属住上新居。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想,我之所行。2012年春节期间,赣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二十万困难群众走访慰问调查”活动,覆盖全市城乡困难群众6.61万户、23.25万人,走访慰问范围和标准都是历年之最。广大干部顶着寒风冻雨,带着调查表,到最边远的乡村调查研究,到最困难的群众家中走访慰问,全面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基本情况、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为困难群众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

  为使群众住有所居,从2011年起,赣州正式启动中心城区棚户区(危旧房)和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与万余户签订协议,征收房屋面积450多万平方米,开工建设返迁安置房11371套、150.45万平方米,老区人民盼了几十年的安居梦终成现实。在城市 “治脏、治乱、治堵”工作中,赣州从市民最关注的地方抓起,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功能、城区通行能力,赣州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得到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

  民心顺,人心齐;干劲足,面貌新。去年以来,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财政总收入增速、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出口总额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等指标均创历史新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提速进位的标志性变化。

  如今,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918万赣南儿女在苏区精神指引下,站在新的起点上,昂首阔步迈向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光明未来!

分享: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