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李文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1日
保荐人做为“香饽饽”的时代恐怕持续不了多久了。
《证券日报》金融机构中心据WIND资讯统计,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有145家公司在首次上会被否后再次上会。其中有44家公司选择更换保荐机构,占比接近30%,大部分更换保荐机构的企业在二次上会时过关。今年以来,有11家公司更换保荐机构再次上会,10家公司上会成功。数据显示,不少公司在首次上会失败后,更愿意选择在投行业务更有经验的大券商来帮助自己再次迎战IPO。
另一方面,单板双签的新政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业内人士认为,此项新政不仅冲击到券商投行业界,也对保代个人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成公司更换保荐机构
今年以来,有10家公司更换保荐机构再次上会通过。分别是丹东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腾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渤海轮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龙宇燃油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宏昌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更换保荐人的公司中,山东金创是最引人关注的公司之一,该公司此次是第三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前两次的保荐人均是华泰联合证券,此次将保荐人更换为民生证券。
大部分更换保荐机构的企业在二次上会时成功通过,但也有个别“意外”。在今年二次上会的企业中,上海冠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更换了保荐机构,不过依旧没有成功。该公司与2010年6月23日在中小板首次冲刺IPO,保荐机构是爱建证券,本次上会是在今年的2月8日,保荐机构更换为海通证券。更换保荐机构再次过会未成功的企业不只这一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山东信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4月首次上会,保荐机构为东海证券,2010年将保荐机构更换为国联证券;山东金创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4月首次上会,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2011年5月二次上会,将保荐机构更换为民生证券;遗憾的是,这两家企业目前还是没有实现上市的愿望。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平安证券、海通证券和国信证券是企业二次上会更改保荐机构青睐的对象。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安信证券和华泰联合证券被更换的次数有4次、东方证券有3次、财富证券有2次、光大证券也至少有2次。当然一些大券商也有被更换的经历,但总体来说,小券商被更换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大券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企业越来越看中保荐机构的实力,而大型的保荐机构则在投行竞争中拥有“良性循环”优势。
除了更换保荐人外,在未更换保荐人的公司中,部分公司的保荐代表人有所调整。如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荐人仍为渤海证券,但两名保代中,吴永强变成了张嘉棋。再如安徽富煌钢构二次上会的保荐人仍然是平安证券,但两名保代全部更换,由江成祺和李东泽变更为刘禹和陈建。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