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故事 >> 正文内容

23岁女子组织聋哑人机场乞讨 一个月收入5万元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7日

    23岁女子苏某在网上召集了12名聋哑人,并组织他们到机场乞讨,一个月获利5万余元。记者昨天获悉,苏某因胁迫利用残疾人乞讨已被机场警方行政拘留。

  每天中午女子到隐蔽点收钱

  从今年6月初开始,机场警方不断接到投诉,旅客称在机场候机楼受到乞讨者骚扰,这些乞讨者均为聋哑人,他们在乞讨遭到拒绝后会不断纠缠旅客。起初这种现象只是个别零星出现,但是几天后值班民警发现这类聋哑乞讨者越来越多,有时人数可达十多人。这些聋哑人都带着残疾证,并且每人会配备一个牌子,上面会写清自己的身份和求助话语,这些人一般以帮助残疾人爱心捐助为由,向旅客索讨少则5元,多则20元的钱财。

  民警随后调取了候机楼的监控录像,录像显示这群乞讨者显得非常有秩序,他们每天早上7点多开始出动。他们会经常拍醒睡在座椅上的旅客,然后通过做一些手语和出示残疾证让候机的旅客知道自己为残疾人,再将写有爱心捐助的卡片或牌子递给旅客看以此来乞讨。有些旅客会掏出一些钱交予他们。即使遭到拒绝,这些残疾人也会继续纠缠旅客。民警发现,每到中午11点钟左右,这些残疾人会统一集合在候机楼一隐蔽地点,然后将乞讨所得的欠款从兜中掏出交给另一个人。

  民警在分析录像后判断,这些残疾人中午去见的那个人很可能为组织者。在掌握了这些人的动向后,警方于7月4日开始行动,于当天中午将包括组织者苏某在内的所有人员带回派出所。

  残疾人无依无靠任其摆布

  在查看这些聋哑人的残疾证后,警方确认这些人为真的残疾人,据这些聋哑乞讨者介绍,这些人都是组织者苏某从网上招募而来,这些残疾人大多是来自河北、湖南等地。因为苏某称可介绍赚钱的工作才来到机场。但是每天所有乞讨者要来的钱都会统一交给苏某,在开始乞讨的一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拿到钱。

  组织者苏某为河北省人士,今年只有23岁。她供述,今年年初,她在网上发布了招聘残疾人工作信息,她在网上告诉这些聋哑人,跟着自己干会有钱赚,吃喝不愁。而这些聋哑残疾人很多都没有工作,一看到能来北京工作自然欣然前往。从6月初开始,苏某组织这些残疾人到机场乞讨。每天中午,苏某会来到候机楼一隐藏地点,有时候为了防止聋哑人私藏钱财,苏某还会对他们进行搜身。

  苏某说,她把这些聋哑人安排租住在机场附近,每天都统一行动。由于这些残疾人在北京无依无靠,很多人只能听从苏某安排。

  一个月非法收入5万余元

  民警在苏某身上还翻出了一个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标记着每个残疾人每天乞讨所得。经过警方粗略估算,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苏某共非法所得5万余元。

  民警表示,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显示,目前机场候机楼还有一些像苏某一样利用残疾人乞讨的组织者,警方会一一对他们进行彻查。

  目前苏某因胁迫利用残疾人乞讨已被机场警方行政拘留,其他的聋哑人在被进行教育后释放。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晟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