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湛江钢铁减速 偏远城市摆脱贫困的34年押注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蓝姝 袁益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9日

    [导读]在市场与商业利益面前,宝钢的谨慎与当前大环境有关,大型钢企们在行业不景气中挣扎。

本报记者 蓝姝 袁益 上海、湛江报道

一个多月前,湛江东海岛上的村民赵军涛(化名)见证了一场热闹的开工仪式:喇叭高扬、彩球飞舞,写着大红标语的条幅在风中飘扬。但热闹似乎是短暂的,一个多月后的现在,《华夏时报》记者在当初的开工仪式现场看到的只是长着荒草的空地、铁丝圈起的栅栏和几个新增的大桩,这片在沉寂中等待了多年的土地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湛江钢铁项目,一个偏远城市摆脱贫困的34年赌注,两级地方政府的斡旋与奔走,700亿投资,撬动2000亿当地其他产业发展的前景,在产能过剩与盈利困难的争议里,陡然增添了疑惑与悬念。

在市场与商业利益面前,宝钢的谨慎与当前大环境有关,大型钢企们在行业不景气中挣扎。但对于倾情投入的当地政府而言,项目的推迟和搁浅,均是沉重的压力。

没有大规模开过工

7月18日上午8点,湛江赤坎区海田路金海酒店主楼上面宝蓝色的“湛江钢铁”几个字甚是醒目。酒店门口,一辆车身上喷着“BAOSTEEL”字样的深蓝色的大巴车门打开,穿着蓝白格子工作服的一群年轻人走下来。随后大巴掉头安静地停在了旁边的停车场。

“已经有一些人回上海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甚至包括宝钢湛江的总经理赵周礼,均是平常在上海总部的时间多。而尽管已经来湛江近两年,一些员工用的还是上海的手机号。

一年多前,“湛江钢铁”四个字的出现点燃了赵军涛等村民们的希望。为湛江项目而生的公司成立了,意味着钢铁厂大规模开工的日子快到了,他们这些响应政府为湛江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失去土地的村民们就能“有事做,有工资拿了”。

然而,热闹的开工仪式之后,期待中的机器并没有开进来,大家戴着工作帽上班的场面一直没有出现,仪式当天出现在现场的中冶集团的工人不见了,那天把大地锤得轰隆作响的打桩机不见了,除了发电厂还在动工,“根本就没有真正像模像样开过工。”一位在湛江钢铁项目所在的东海岛上工作多年的知情人士称。

宝钢谨慎

东海岛工地现场的信号引发外界疑惑之时,宝钢集团与湛江政府方面双双否认了这一则消息。

宝钢集团公共关系高级经理孟海彪表示,湛江钢铁项目建设正按计划有序进行中,宝钢官方平台从未发布过湛江钢铁项目“歇息、缓建、停工”等信息。在电话与信息沟通中,孟称工地现场出现的情况属于正常,一个这么大的投资短时期内不可能大规模开工。对于记者提出的与湛江项目主要负责人详尽了解项目进展基本情况的采访要求,孟称由于目前主要领导不在湛江,要求记者在发送采访提纲后等负责人到湛江时会安排。

湛江市政府方面亦称项目并无“停工、缓建”,还称其准备于本月26日举行钢铁配套产业招商项目说明会。湛江于去年成立了钢铁项目配套产业招商分局,负责人由市主要领导兼任,拿到来之不易的批文后湛江也开始快马加鞭地推出优惠政策。

“湛江项目势在必行,毕竟前期已经投入非常巨大,准备期也相当长,现在好不容易得到政府的批准,停工或者缓建都是没有必要的,宝钢的整体规划也不会有所改变。”钢铁分析师沈一冰告诉记者。

不过,在宝钢湛江项目尚未获批之前,一位钢企的高管就曾向记者提出自己的担忧。“近700亿的投资实在是太巨大了,成本比同类企业翻了一倍,宝钢这次所面临的风险实在太大。”他说。

“宝钢湛江项目拿到之后,一时间也没有想好该如何下手,毕竟现在钢铁的行情并不好。”马钢集团的一位部门负责人也曾告诉记者,再加上现在钢铁行情并不好,投资如此巨大的项目自然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所以给外界营造了一种缓建甚至停建的感觉。

不过,据宝钢集团旗下子公司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宝钢目前正在筹划转移产能,除了行政、技术等部门以外,其他大部分生产职能部门很可能都将转移到湛江地区。因此,湛江项目停建的现象不太可能发生。

“宝钢湛江项目获批的时间节点的确比较敏感,恰巧碰上钢铁行业持续疲软,产能过剩日趋严重的时候,所以有种‘生不逢时’的感觉,”沈一冰说,“再加上首钢迁徙到曹妃甸之后,出现的严重亏损,很容易让外界对宝钢湛江项目的前景产生悲观的情绪。”

根据首钢股份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盈利同比下降了90%。除了整个钢铁行业不景气之外,搬迁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搬迁花费了巨大的成本,使得首钢目前仍然亏损。”沈一冰说。

另外,整个钢铁行业目前正逢寒冬期,根据今年钢企发布的中报业绩预警来看,大约有七成的上市钢企皆出现预亏或者业绩大幅下降的情况。根据数据显示,目前钢材指数已经跌至143,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8.28%。

与此同时,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当前产能过剩的环境下,宝钢再推出年产能在1000万吨的湛江项目,的确令人产生对过剩加剧的担忧,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宝钢湛江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大约需要3至4年的时间。等到那个时候,钢铁业或许已经顺利渡过难关。”沈一冰说。

广东倾情投入

另一方面,宝钢似乎也难以辜负广东省、湛江市几级地方政府为推动湛江项目的倾情投入。

湛江是一个地处偏远粤西地区的贫困城市。根据该市政府工作报告,其2011年GDP为1650亿元。通过钢铁项目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当地经济的崛起一直是湛江的心愿。

“呈现下一个奇迹”是开工仪式当天飘扬的激情标语,实质上这也是30多年来几届湛江政府班子多方奔走的心愿,从广东省发改委官员到湛江市市长王中丙为项目奔走多年,其拿到国家批文时的兴奋一吻令湛江钢铁“备受关注”。

为了这个钢铁基地,湛江市先后投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搬迁8个村落,迁移上万村民,为之建设了投资数十亿元的跨海大桥、深水码头以及广东历史上投资最大的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等诸多基础项目。对一个地方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才达到80亿元的地方政府来说,已经是孤注一掷了。

为了推进湛江钢铁项目的上马与获批,广东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牺牲了广东两大钢铁企业广钢、韶钢背后的两大城市广州与韶关的利益。

为了引进宝钢这个央企大户,广东做出诸多让步。2011年8月,宝钢集团与广东省、广州市两级国资委签署重组框架协议,两级国资委做出让步,退出已在湛江开展先期筹备工作的广东钢铁集团,广东国资委旗下的韶钢集团51%的股权划拨给宝钢。而广钢则由宝钢通过转移产能、协助安顿职工、收购珠江钢铁部分设备等方式淡出钢铁产业,旗下所有钢铁产能包括已经在南沙与日本JFE公司合资设立的冷轧项目,均交给宝钢,而原来广钢股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则通过与广州国资委旗下广日集团进行资产置换方式重组。宝钢几乎以零代价将广东原来两大钢铁旗舰企业揽入旗下。

而眼下,这个承载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承载着湛江经济崛起,成为粤西经济发展龙头的希望的超级项目,仍处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

上海47亿准地王亮相

地方政府加快推销土地力度

本报记者 王海春 上海报道

当上海火车站北广场地块以47.46亿元的起拍价正式登场的时候,就引来了业界的震动。

在目前的调控环境下,会不会有开发商敢拿“准地王”,这不但成了开发商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成为很多投资人士和购房者所关心的问题。

7月16日上海规土局相关人士表示,“准地王”只是众多待售地块中的一员。与47亿的“准地王”同时推向市场的,还连带着上海20多个密集推出的土地出让公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趁着近期楼市好行情的东风,从6月底开始上海就加大了推销土地的力度。而在7月初,上海青浦区1600多亩土地在杭州向当地房企进行了专门的土地推荐会,以吸引当地开发商到沪进行房地产开发。

“北京、广州近期都有‘地王’诞生。‘地王’的影响在于,让开发商坚定投资的信心。在下半年经济走势不确定的时候,很多地方政府又将重启投资放到议事日程上。而在投资中,房地产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相信这也是很多地方政府所希望看到的。”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总监宋会雍表示。

恰逢其时?

上海规土局近日发布的今年第一次预申请公告显示,上海火车站北广场以北的地块,以总价47.46亿元的参考起始总价高调出场。

“这是今年上海第一次预公告出让的地块。什么时候正式出让,还要看开发商的情况。”7月15日,闸北区规土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该地块如果成功出让,将成为今年上海的总价地王。”宋会雍告诉记者。

“广州和北京在6月和7月先后拍出了地王。如果上海也诞生出‘地王’,几个一线城市今年就都有‘地王’了。不管是房企真的现在要拿地,还是政府有意无意在推动,‘地王’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上海城市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顾海波指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海亮相的“准地王”虽然总价高,但出让的条件却很优惠:单价并不高,而且只要交少量的保证金。

闸北北广场地块总建筑面积约31.6万平方米。据测算,以底价拍得该地块的平均楼板价约1.49万元/平方米。而目前周边一手住宅的平均售价为3.5万-4万元/平方米,在售办公楼均价3万元/平方米左右。

“与往年一开始就把价格拉得很高相比,该地块出让的平均价格算是比较低的。”鹏欣集团调研经理付琦向记者表示,这说明政府对地块能否成功出让也不是很有把握,所以有意降低了门槛。

除了调低了价格,开发商拿地的条件也有所放松。

“别的核心地块可能要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保证金,但北广场地块拍卖只需要交很少的保证金,这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开发商来拍地。”上述闸北区规土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指出,与往年相比,今年上海推出“准地王”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宋会雍表示,规土局不会贸然在当下楼市低迷期推出“准地王”,相关部门一定已经在前期做过相关的市场调研。据了解,未来中海、远洋地产等国资房企有可能会参与该地块的竞买。

复旦大学地产运营研究所所长蔡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期广州、北京两个一线城市先后出现“地王”后,有不少人认为市场已经见底,并将逐步走高。从这其中就可以看出“地王”对整个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

密集推地

与“准地王”同时登场的,是近期政府密集的推地计划。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过程耐人寻味。

“如果说‘地王’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市场转好的标志,那么在这后面,是政府想借此加大土地成功出让的几率。”蔡为民告诉记者。

“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让情况很不理想。政府希望加强开发商投资的信心。如果有更多的开发商拿地,将无形中进一步加强整个市场的信心。”宋会雍说。

21世纪不动产统计,今年1-5月份上海共成交167幅地块,同比下滑37.5%。而1-5月119.1亿元的土地成交金额,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六成多。

“6月份情况出现了逆转,土地成交金额达65.2亿元,是前五个月成交量的一半还多。”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黄河滔表示。

趁着6月份的楼市和土地市场的好行情,上海在7月份加大了推销土地的力度。

7月4日上海规土局发布的土地出让公告,涉及浦东新区共计4幅土地的总出让面积约3.53万平方米。但这只是政府近期推地计划极小的一部分。记者了解到,从6月底开始,上海规土局就密集地推出了约20个土地出让公告。在71号至91号的土地出让公告中,包括了住宅、商办和工业等多种性质的土地。

“上半年沪土地市场表现很平淡,很多地块都是以低价成交的,开发商几乎没有拿地的意愿。近期政府推地的力度的确有所加大,不过这也是为了完成全年的供地计划。”上海规土局相关人士7月15日告诉记者,趁着商品房市场成交量略有好转,相关部门也加快了向市场供应土地的速度。

在加快向上海本地推地节奏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加大了向周边省市推销土地的力度。7月6日,上海青浦区淀山湖新城1600余亩土地的推介会在杭州上演。

“浙商资金雄厚、投资眼光独到,在这种行情之下,我们也很需要浙商的支持来缓解我们的财政状况。”上海淀山湖新城发展有限公司方面表示,他们很希望能把浙江的开发商引入当地。

分析人士指出,上海推地的过程,其实也反映了很多地方政府的心态。“调控一直没松口,开发商对拿地普遍持谨慎态度。土地成交量大幅下滑影响到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宋会雍表示。

(华夏时报)

分享: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