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30日
![]() |
4月10日至16日,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深入赣南苏区实地调研。图为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群众自发来到村口迎接北京来的亲人。 |
![]() |
2010年12月起,赣州市组织2.3万多名干部深入基层,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图为兴国县“三送”干部带领枫边乡石印村山阳寨村民修路。 |
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赣南苏区几代人的振兴发展之梦,正一步步靠近现实。
《若干意见》11章45条,字字千钧。赣南人民像过大年一样高兴,自发地以各种形式欢庆,感激党中央给老区送来一份大礼,表达着“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心愿。
沐浴共和国的阳光,有着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918万赣南人民,再一次迎来历史性时刻。
■情倾苏区,先行先试
7月20日,在江西赣州沙河工业园,鸿翔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加紧生产一批新能源电动车辆。
《若干意见》有关“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表述,让公司副总经理廖家树异常兴奋:“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相信赣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光明前景信心百倍。”
廖家树收到的“礼物”,仅仅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大礼中的一份。这份大礼,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奋斗理想,寄托着赣南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热切渴望,更饱含着党中央的殷殷情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至今还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红色热土,硝烟散去,历史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共和国没有忘记。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构想提出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屡次强调,赣南苏区历史贡献特殊、历史地位特殊、面临困难特殊,应予特殊支持。从2011年底至2012年6月初,中央领导同志就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问题先后作出13次重要批示,指出赣南苏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经济发展仍然滞后,人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如何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使这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让赣南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应当高度重视和研究,给予特别支持。
到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将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若干意见》确立赣南苏区的全新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是殷殷的关怀,是郑重的嘱托,是神圣的使命,是嘹亮的号角!
党中央、国务院情倾苏区,支持和鼓励赣州市在城乡统筹、扶贫开发、投融资等多方面先行先试,迈开振兴发展的坚定步伐。
■高效务实,永远铭记
悠悠章贡水静静流淌,涓涓东江源脉脉含情。赣南人民铭记:《若干意见》得以出台,离不开国家部委高效、务实的工作。
带着党中央的殷切关怀,今年4月10日至16日,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为组长,42个部委、149人组成的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委联合调研组,奔赴赣州等地实地调研,为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把脉开方”。
踩着高低不平的小路进村,踏进阴暗潮湿的土坯房,看到照明用松油把,喝着混浊的“米汤水”,细细品读那照明油灯下的渴望,目睹狭窄危旧教室里孩子们向往的眼神……调研组成员一次次陷入沉思之中。
两个多月后,《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赣南人民欣喜地看到,他们的盼与需,已经转化为一条条有针对性、操作性、含金量的政策意见,一字一句间,顶层设计的浓浓深情如同春水,流淌进赣南人民的心田。
回想起国家部委调研时的情景,上犹县水岩库区渔民黄义通至今历历在目。为了支持国家“一五”重点工程上犹江水电站建设的需要,黄义通搬进简易的水上木屋,成为一名“水上漂”,交通、饮水、孩子就读等极其不便。调研组一行深有感触地说:“库区群众真不容易,大家一定得多想想办法!”7月7日,黄义通接到当地干部送来的《若干意见》政策宣传册。看到《若干意见》第二十三条提出:要支持开展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将赣州市居住在库区水面木棚的农民纳入“渔民上岸”工程实施范围,黄义通笑开了怀:“‘洗脚上岸’的愿望终于成真,我们的生活有了新希望!”
纵观《若干意见》,优先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每一项政策都让人心潮澎湃。
许多群众自发地放鞭炮、挂党旗、写对联、唱山歌,一些群众连续6天在黄金广场等地举行文艺晚会,以各种方式庆祝《若干意见》出台。在苏区时就入党、寻乌“三二五”暴动参与者、104岁的澳大利亚华侨古省英老人发来电子邮件,表达自己的心愿:“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赣南人民越来越幸福,祝福寻乌乡亲日子越过越好!”
赣南人民的心中,将永远铭记这一切!
■只争朝夕,加快发展
《若干意见》系统绘制了赣州经济社会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它的出台,使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当喜泪纵情地抛洒,当豪情肆意地迸发,冷静下来的赣南苏区人民深深感到:党中央、国务院在给予赣南人民特殊关爱、特殊政策、特殊情感的同时,也寄托着一种特殊的重任。
7月10日,在赣州召开的江西省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动员会上,江西省委书记苏荣饱含深情地说:“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殷切希望,饱含着亲民爱民的伟大情怀,是江西革命老区特别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的根本动力,是长期以来党中央重视和支持苏区的延续和发展。《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给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送来了及时雨、雪中炭,标志着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新纪元。”
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在部署工作时坚定地说:“《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老区、着眼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丰富内涵和根本要求,牢牢抓住历史机遇,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时不我待地抓好全省有关规划的编修工作,锲而不舍地抓紧做好与国家有关部委项目的争取、对接、跟踪、开发和推进工作,力求国家政策支持最大效益化。”
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若干意见》的出台,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党中央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民的深情与厚爱,是赣州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赣州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中央关怀,坚定热爱党、跟党走的信念,牢牢把握机遇,加倍努力工作,让每一寸浸润着党的深情关爱的土地结出同步奔小康的丰硕之果!”
如今,赣州中心城区四桥九路一公园同时开工,土坯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遍布乡村,工业园区、产业基地投资热潮涌动……上项目、扩投入、兴产业、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的雄浑交响,正在赣南大地激情回荡。
晨曦初开,阳光洒满红色热土。这个夏天,在赣南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注定是一个崭新起点。赣南,从光荣历史走来,正奔向幸福未来。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