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2日
位于赣州中心城区原八○一厂厂区内的“阳光·龙都嘉苑”,是我市重点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之一。该项目将建设房屋3000多套,A区预计明年6月竣工交付使用,B区目前正在进行地下室基础施工,预计明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
7月31日,记者走进“阳光·龙都嘉苑”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工地,只见建筑工人们头戴安全帽、手持各种工具,正在紧张施工中。烈日下,他们忘情地忙碌着,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万千广厦。
在“阳光·龙都嘉苑”施工现场,工人刘述全在紧张地忙碌着。
■一天要喝五大瓶水
“今天比较热,我们正加紧干活争取早点收工呢。”50岁的刘述全边说边利落地安装模板。他黝黑的脸上布满皱纹,额头上满是汗珠,裸露在外的胳膊被晒得有些脱皮。刘述全是南康唐江人,长年在建筑工地干活,码砖、砌墙、抹灰什么都会,已经干了20多个年头了。
在烈日的炙烤下,钢筋等建筑材料热得烫手,记者站在工地上不到10分钟便感觉有些眩晕,可工人们似乎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温度。
“长期在这么热的天气下干活,受得了吗?”刘述全和工友们说,刚来时也不习惯,手烫出了水泡,背晒破了皮,痛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但反复几次后,就感觉不到阳光的火辣了。
忙完一阵,刘述全顾不得擦去额头的汗水,拿起水瓶便大口大口地往肚里灌水。他指着一个大大的水瓶说,这种水瓶每次能装1斤多水,天热的时候,他每天至少要喝掉5瓶。“工地负责人还算照顾我们,每天上午11点之前就收工了,下午要到2点半以后才出工,气温高的时候还会适当推迟一点。”
“干一天活挣一天的钱,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将就着够家里用了。”刘述全说,他家里还有2亩地,但是收得少,光靠地里的收入根本就不够用。谈到工作的辛苦时,刘述全笑着摆摆手说:“这点辛苦算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儿子、女儿都还在上高中,两人成绩都不错,我再辛苦也值了。”说到这,刘述全黑红的脸上绽满了笑容,充满了希望。
■穿厚衣服抵御强阳光
工地另一处,工人们正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双手戴着厚厚的手套蹲在楼面上扎钢筋,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他们的脸上滑落。走上前去,一股热浪便袭了过来,工人们提醒记者:不要直接用手碰钢筋,很烫手的。
“工地上最累的活要数钢筋工了,特别是扎竖桩的时候,人爬在上面一天,手、脚、脖子都很酸。”施工人员刘海平介绍,夏天的时候蹲在木板上扎钢筋,有时候晒得眼冒金星,而且太阳下的钢筋就像在火里烤过的一样,手都不敢去碰一下。记者摸了摸他们的工作服,质地类似于平常穿的牛仔服,甚至更厚。“在工地上干活不能穿短袖,要穿吸水性能好的衣服,不然皮肤容易晒伤被感染。”一名工人无奈地说,穿着厚衣服干活非常难受,但也没其他办法。
■期盼进城住上新房
在施工现场,一对夫妇忙碌的身影显得特别惹眼,他们是来自赣县湖江镇的高科发和王华。丈夫高科发是泥工,主要负责浇灌水泥、砌砖、刷墙等“大工”活,妻子王华则是干些提沙、浇水、搬砖等“小工”活。
都说女人天生爱美,然而长年在工地风吹日晒,眼前的王华不仅脸庞黝黑,头发上还沾满了灰尘。“长时间在工地干活,有时我都忘记自己是女人了。”王华自嘲地说。高科发告诉记者,一年中他们很多时间是在工地做工。他们到这个工地时间不长。每天早上5点半左右,他们从家里出发,骑上摩托车,赶1个小时左右的路才能到工地,傍晚回家。“还好离家近,每天回家后还可以看看孩子。”王华说。
尽管是长年劳动的人,不怕吃苦,但高科发说这大热天出来打工,确实比其他时候辛苦。“村里有些条件好的人都不出来干活了,有的人躲在空调房里搓麻将、打牌。”高科发说,他家条件不是太好,必须出来干活,他想多挣些钱,争取以后一家人能住上城里的房子,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知道该工程是市里的保障房建设项目,是专门为城里低收入群体准备的,他们都特别卖力,也特别充满期盼。“在城里做了十几年的房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也能在城里拥有自己的新房。只要政府安排更多的保障房建设项目,相信以后也会有我们的一套。”高科发说。(记者杨小林 实习生赖春梅)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