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物流"短板"制约经济发展 会昌接长"短板"促物流产业崛起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5日

物流“短板”制约经济发展
——会昌县全力接长“短板”促物流产业崛起

□记者彭雪英 实习生周路平

  编者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作为流通领域的物流产业,已越来越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是经济领域的焦点。在赣南,物流“短板”制约经济发展的现象已日益突显。7月底,记者走进会昌,探究会昌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遇到的困境,并试图分析未来的行业走势和机遇所在。

  年4000万吨货运量县内物流承载不足5%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在会昌,经济快速发展,流通需求日益旺盛,而物流产业发展则严重滞后,物流“短板”正越来越显出它的叠加弊病。

  一条蜿蜒绵长的湘江从会昌县城流淌而过,一片青翠葱郁的土地上满是“富矿”。会昌不仅有着“风景这边独好”的独特魅力,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县,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

  会昌在区域上地处华南成矿区,其中盐、锡、萤石储量丰富,居全省甚至全国前列,九二盐矿每年产量达60万吨,脐橙的产量也达15万吨,加上这里充沛的河沙,会昌县年货运量达4000万吨。

  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流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位于该县的江西九二盐业新上的生产线8月底将投产,每年将增加100万吨的运输量;去年全省首个氟盐化工基地落户会昌,将带来每年500万吨以上的运量;在今明两年后该县脐橙将迎来大面积丰产,每年新增产量2万至3万吨;该县出口欧美的米粉大受欢迎,今年新增生产线,年增产2万吨……据会昌交通运输部门预算,未来五年,该县物流运输总量年增幅将超20%。

  一连串的数据,透露出会昌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然而,与此极不相匹配的是,会昌县物流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差之甚远。据悉,该县现有货运车辆1230台,约3100个吨位,绝大部分为小型、轻型(核载1至2吨)货车。这些货车,大多只能在县内拉拉河沙、红砖、化肥等。会昌年货运量的95%以上,都是外地车辆承载,其中以江西南丰、南城的居多。

  一边是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一边却是物流产业的严重滞后。物流“短板”正在制约会昌县域经济的发展,这让会昌县相关部门领导很是苦恼和忧心。物流产业是其他各产业发展的先导产业,如果流通不畅,损失的不仅是运量的收入,势必影响该县其他产业的发展、项目的引进和现有企业的发展后劲。

  此外,这种尴尬的景象也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的税收。据当地交通部门统计,该县一年有4000万吨货运量,按实际发生量2000万吨计算,地方税收应在2000万元以上,而去年是该县物流产业税收最好的一年,也仅有300万元的税收入库。

  16家物流企业仅有小型货车123辆

  会昌东邻福建,南靠广东,为赣、粤、闽“三省通衢”,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然而,由于物流“短板”的制约,会昌并没显现相应的经济优势。究其原因,基础设施差、资源零星分散、观念滞后等“瓶颈”,是造成物流梗阻的主要因素。

  会昌县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物流产业的发展缘何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会昌县交通运输局物流办负责人说,为摸清自家“家底”,相关人员对该县物流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物流产业发展受3大因素制约。

  没有龙头企业、资源分散的弊病表现得尤为突出。会昌县现有注册物流企业16家,仅1家达到规模以上,另2家正在培育发展,其他13家基本上没有开展业务。

  这些物流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基本处于零散、量小、无序状态,租用店面,开开票、做做账,缺乏能代表第三方物流、功能齐全、竞争力强的核心企业。据统计,该县的货运车辆,个体运输业户占有率达90%,而物流企业仅为10%,仅有123辆,且基本上是1至2吨的小型货车。

  物流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经营,这就使得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充分发挥其运输能力。据了解,该县货运车辆利用率只有60%左右。同时,受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企业老板之间及物流行业内部之间利益的影响,该县运输资源没能得到很好的整合。例如,该县的果业运输,没有一个大的企业能整合成大型的仓储、加工、外运、外销等物流体系,而是储库遍地开花,物流资源白白浪费,导致各种成本大幅增加。

  此外,该县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偏低,人员大多是“洗脚上岸”的农民,缺乏物流专业知识,思想观念陈旧,这些导致物流成本偏高,大多物流企业微利经营,举步维艰。

  会昌县内最大物流公司昌宁物流的总经理周毓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货车每吨每公里的正常运输成本是0.18元,如果加上超载罚款等非正常费用,成本约是0.19元至0.20元,而每吨每公里的运价是0.22元至0.23元,利润非常低。去年,昌宁公司运输产值5000万元,纯利润只有十几万元。

  微小的利润,让物流企业只能勉强度日,没有能力扩大规模,做强产业。

  8亿元规划投入“一园四基地”建大物流

  物流把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各地,是经济的血脉。这对走过南、闯过北的人来说,都有切身感受。大物流才有大发展,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国家扶持物流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会昌正高起点规划,“一园四基地”拉开了该县大物流的发展框架。

  “有自己的运量,却没有自己的物流,这是会昌当前经济加速发展的最大‘短板’。”会昌县交通运输管理局物流办分管领导朱佩清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整合、多举措扶持,会昌县物流产业升级,需要打好‘组合拳’。”

  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为此,经过充分的调研,该县明确以会昌为中心,服务赣南东南部,连接闽粤赣浙等沿海发达地区的物流服务网络为目标,拉开了“一园四基地”的物流布局,形成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于一体的物流体系。

  “一园四基地”即在会昌县城月亮湾以南、高速出口路以西规划2000亩集商贸、运输、信息、服务、仓储、冷链等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商贸物流园区;建好九二氟盐化工基地,建立起会昌矿产业与闽粤赣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联动;在杉树排建立果品冷链物流基地,发挥高速公路交通便捷的优势,建立跨地区长调运冷链物流体系;在右水建农产品(脐橙)物流基地,大力培育脐橙等农产品市场;建立西江水泥产业基地,统筹资源、环境、交通和市场等因素,优化生产力布局,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大物流还需大交通。为此,该县在原有交通体系的基础上,正拓宽该县县城到杉树排的省级公路,加宽站塘到洞头的县级公路,修整筠门岭到清溪的县级公路。一系列的举措,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与原有的赣龙铁路、赣瑞高速、323国道、206国道、瑞寻高速、鹰汕铁路等形成立体交通网络,会昌最终形成“三纵三横两环九射”的交通格局,为该县实现“南货北上”、承接“双转移”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