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理财频道>> 理财要闻 >> 正文内容

新华视点:“霸王条款”为何屡禁不止?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7日

    中秋将至,月饼券开始大行其道,伴随而来的是月饼券附带的种种“霸王条款”,诸如“本公司拥有最终解释权”“本券过期作废”等。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消费者保护组织发现,商业购物、旅游、衣物清洗、预付卡消费等行业已成为“霸王条款”泛滥的服务业领域。

    虽然消费者屡受损害,但商家总是摆出一副“我说了算,出了事你负责任”的态度。针对这种现象,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采访。

    不公交易行为,市场比比皆是

    今年8月30日,中消协联合全国副省级以上消费者协会,再次就苹果维修条款问题指出,修改后的条款仍存两方面问题:一是部分条款内容违反法律规定,二是一些规定不明,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

    所谓“霸王条款”,就是经营者单方面制定的逃避法定义务、减免自身责任的不平等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和店堂告示等,其中内容限制和损害了消费者权利。

    在日常生活中,隐藏的“霸王条款”是很多的。上海市工商局、市消保委调查发现,仅在商业购物、旅游、衣物清洗、预付卡消费这四个行业,明显的“霸王条款”就有20条之多。 


    上海市工商局合同监督管理处处长李通介绍,通常说的“霸王条款”一般以三种形式出现:一是经营者免除自身责任,二是加重消费者责任,三是排除消费者权利。

    例如,“距婚宴开始日前6个月以上取消的,将收取本次活动预计总费用(食品、饮料酒水、场租等)的50%作为赔偿金;距开始日1个月内取消的,收取100%。”在金威万豪酒店的婚宴合同中,这样的条款让很多消费者不知所措。经过上海市消保委多次约谈,金威万豪酒店代表终于拿出整改报告书,表示认识到部分条例有欠合理、合规之处,将对婚宴合同进行自查。

    又如,一些商家贴出告示称,“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遗失概不负责”,或者在合同后面加上“小尾巴”,夹杂一些不公平的“补充条款”,让消费者承担更多责任。

    再如,预付卡金额“不予退还”,过了有效期“余额不退”,商品提货券提示“本券限一次使用,不找零,不兑现”,“特价商品不退不换”等。

    “商家精心设‘套’,利用供求关系不平衡等优势把不公平消费条款强加给消费者,这就是‘霸王条款’的本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说,吃了亏还受窝囊气,这种消费市场“毒瘤”必须治理。

    常见顾客上当,鲜见奸商受罚

    商家“一霸到底”,底气何来?


    针对商家的违规行为,上海工商部门此前开展了为期245天的合同格式条款专项整治活动,检查企业超过万户,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105份,修改建议书395份。

    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商家制定“霸王条款”颇费心机,经常“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利用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其上当受骗。

    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析,一些“霸王条款”隐藏较深,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判断,自己吃了亏或许并不知晓。

    例如,一些商家贴出“偷一罚十”的告示,就属于不合格合同告示条款,属于商家一厢情愿的想法,缺乏法律依据,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

    又如,一些餐饮提出“最低消费”等,也是属于“霸王条款”。

    再如,一些垄断性行业,包括电信、银行、保险等领域,消费者不接受某些合同就不能享受服务,因此只能默默忍受。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主任邱宝昌说,法律欠缺导致“霸王条款”难以根除。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冬认为,“霸王条款”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一是商家与消费者不对等,商家的强势地位和信息不对称,使得合同条款倾向于维护商家利益;二是企业不遵守合同,随意调整服务;三是消费者缺乏专业支持,对侵权行为没有实现维权。

    邱宝昌说,虽然我国相关法律中规定了共同诉讼的内容,但消协作为一个社会团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代表消费者维护权益,而单个消费者在时间、对法律的掌握、成本等方面,都很难与一个大企业去抗衡。

    维护市场秩序,有待重拳出击

    面对消费领域的“霸王条款”,许多消费者感觉维权艰难,只能依靠“用脚投票”,避免再次上当。这样一来反而助长了不良商家“宰客”的气焰。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表示,将联合相关行业协会,继续推广消费领域的示范文本,规范商业秩序。此前,有关部门发布了《上海市美发美容、沐浴行业预付费消费卡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对商家“玩失踪”“乱涨价”等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

    李通介绍,合同示范文本通过明确交易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有效减少了合同纠纷,让百姓明白消费、放心消费。

    不过专家指出,要想消除“霸王条款”的“顽疾”,更重要的还是从法律层面对合同的公平性作出明确规范,不能仅仅依靠消费者“用脚投票”。

    邱宝昌认为,应针对格式合同的公平性专门出台监管法律,同时明确监管主体,这也是一个国际趋势。

    据分析,在婚庆、旅游等竞争性行业,如果获取利益会高于违法成本,经营者自然逐利。对此,监管部门必须加大曝光力度和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李通说,消费者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举报投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举报线索,可以对违规企业进行调查,查实后发出修改建议书,甚至采取行政处罚等。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周琳 陆文军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