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记者 方华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0日
编者按 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保险销售环境依旧艰难,诸多险企保费增速持续放缓,投资业务差强人意。
截至目前,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已披露完毕,险企不约而同地通过计提资产减值以消化浮亏。受下半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影响,业内普遍预期,寿险业仍将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产险业能否延续稳步增长的态势,投资业务能否迎来转机,保险企业如何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既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更是保单持有人的期盼。从本期开始,本报陆续推出上市险企的半年报解读,以期关注。
捱过“寿险经营最困难”的2011年,2012年的市场环境并未出现任何的改观,成为保险业近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上半年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保险销售环境依旧艰难,诸多险企保费增速持续放缓,投资业务差强人意。
迄今,A股上市险企半年报已披露完毕,险企不约而同地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动作以消化浮亏,但业内普遍预期,在资本市场“积弱难返”的悲观预期下,下半年的资产减值压力依旧会存在。但倦怠人安慰的是,在市场一致悲观的预期下,部分险企的新业务价值实现了难能可贵的正增长,业务结构继续朝好的方向扭转。
计提减值吞噬利润
率先发布半年报的中国太保,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38亿元,同比下跌近55%,究其原因,上半年大幅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4.3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42.2%)的动作,是吞噬利润的重要“元凶”。
相比之下,新华保险上半年净利润尽管同比增长7.3%,但这一利润总额同样受到计提减值的影响。据平安证券分析,上半年计提的20.16亿元投资资产减值损失是影响新华盈利表现的主要原因,去年同期仅计提了1.13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并且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动用递延所得税抵扣应税收入并带来3.97亿元的所得税收入。”长江证券报告称。
国内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令险企股权型投资资产的公允价值持续下跌,险企不同幅度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正是为了消化这部分浮亏。东方证券报告显示,新华保险上半年一共化解了40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亏,且上半年末权益仓位略有下降,由年初7.8%降至7.4%。
受大势影响,险企上半年投资业务普遍低迷。太保上半年实现总投资收益86.52亿元,同比下降20.1%,总投资收益率为3.9%,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中国人寿上半年净投资收益率为4.48%,因权益类资产减值大幅增加,总投资收益率为2.83%,包含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在内的总投资收益率为2.98%。
但值得一提的是,险企的投资结构正逐步优化。以太保为例,上半年含股息、利息收入及租金收入的净投资收益为131.46亿元,同比增长22.2%,净投资收益率为4.9%,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在资产配置上,太保认为定息资产利率处在周期性相对高位,因此重点配置了协议存款和商业银行次级债,固定息投资利息收入118.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此外持续推进多项债权计划项目的发起设立准备工作,培育在债权、股权和不动产等领域的专业投资能力。
中国人寿同样抢抓基准利率降低前的配置机会,定期存款比例由2011 年底的34.84%提升至37.66%;提高信用债券配置比例,优化债券组合;股权型投资比例由2011年底的12.17%降低至10.01%,降低权益类组合风险敞口;加大另类投资拓展力度,新增股权基金投资项目1项,承诺投资金额20 亿元;新增基础设施债权计划项目6个,合同总金额45.1亿元,平均预期收益率较高。
与另三家上市险企相比,平安的综合金融架构带动了净利润的稳步增长,旗下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营业务稳定增长,尤其得益于银行板块上半年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181%的利润贡献,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39.59亿元,同比增长9.4%。
但与同业相似,平安上半年计提了减值准备55亿元,累计浮亏从去年末近155亿元降至今年中期近99亿元。海通证券认为,平安中期权益仓位达12.7%(如太保为9.6%),高于同业的权益仓位以及三季度市场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有可能导致平安的浮亏进一步增加。
新业务价值喜忧掺半
在市场一致悲观的预期下,两家上市险企的一年新业务价值仍然实现了难能可贵的正增长。
中报显示,寿险业务较去年下半年已经出现企稳迹象的中国人寿,上半年新业务价值为124.9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较2011年的1.8%略有上升。
“新业务价值增长主要来源于个险渠道,国寿上半年5~9年期产品保费增速超过100%,10年期及以上产品保费增长4%以上,这两个因素直接推动新业务价值增长,另5~6月份推出的"新康宁"不到两个月便热卖17.5亿元左右,盈利基础较同业更高。”国泰君安分析师彭玉龙认为,第三个因素是短期险本身的规模增长了3.3%,意外险占比也突破了60%,其中意外险的盈利性较健康险要好一些。
中报显示,中国人寿上半年新单业务中期缴业务占比已由去年同期的31.1%大幅提高至37.4%,推动新业务利润率上升至17.1%;上半年内含价值为3343.3亿元,较年初增长14.2%。
“我们认为这标志着缓慢增长期的终结,产品结构有所改善,重申下半年中国人寿产品结构将出现进一步的改善,到2013年新业务价值很可能出现两位数的增长。”瑞银证券研报认为,在上市寿险公司中,中国人寿目前可售金融资产损失的相关风险或最低。
华创证券认为,这表明中国人寿“规模价值型”企业的发展战略初显端倪,新单保费结构改善以及“新康宁”等传统保障型业务发展提速,共同带动了国寿一年新业务价值的增长。
与此同时,太保寿险上半年实现新业务价值6%的正增长,其主要原因亦是个险新单保费出现同比14%的较高增长。
“这表明太保寿险业务结构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中金公司研报称,太保寿险积极实施的“聚焦营销渠道,聚焦期缴业务”发展策略成效显著,上半年营销员渠道产能同比大增17.3%,首年保费占比由去年上半年的21.1%提升至今年年中的29.2%,推动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0%,预计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平安寿险上半年新业务价值为91.6亿元,同比下滑8.6%,且个险新单保费同比下降22%。按照平安披露的内容,上半年新业务价值中个险渠道为84亿元,同比下降了9.3%,银保渠道同比下降6.9%,只有团险渠道实现了7.4%的正增长。安信证券预期,目前平安代理人数量正在缓慢扩张中,将为个险渠道保费停止负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预计明年能停止负增长。
另据新华保险半年报,上半年新业务价值为23.38亿元,同比下降1.4%。华创证券认为,新单保费收入下降和趸交占比上升拉低了价值表现,对价值贡献较高的保障型产品占比虽有提升,但仍然不足10%,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寿险惨淡产险平淡
在银保新规、行业转型、相对高利率、营销员增员难、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下,上半年寿险保费增速大幅度下滑。相比之下,产险保费受汽车保有量的影响,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中国人寿上半年已赚保费为1847.39亿元,较2011年同期下降5.2%,市场份额约为32.4%;平安寿险实现总规模保费1148.37亿元,其中个人寿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1023.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太保寿险上半年已赚保费增长率仅为1.7%,较去年同期的13.1%有相当大的跌幅;新华保险上半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59.50亿元,同比增长10.4%,市场占有率为9.8%。
值得注意的是,银保业务监管政策的变化,依然令该渠道保费收入维持低迷的态势,其中太保银行渠道不仅退保增加,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2.5%,且新单业务同比下降39.3%;新华银保渠道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为313.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但该渠道首年保费同比下降了12.9%,不过,该渠道首年期交保费中交费期为五年或以上的比例达到88.7%,较上年同期增长9个百分点。
与寿险业务的明显受挫相比,产险业务显得波澜不惊。半年报显示,平安产险上半年业务稳健增长,实现保费收入487.50亿元,同比增长19.7%;但太保产险上半年已赚保费增长率从去年同期的35.5%降至今年年中的22.2%,且市场占有率较去年底有0.4个百分点的下降。
就综合成本率指标而言,太保产险上半年综合成本率为94.2%,同比上升了3.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平安产险上半年综合成本率为93.1%,较去年同期增长0.2个百分点,表现好于同业。据平安披露,主要原因是赔付率上升所致,并且由于综合成本率上行幅度较小,保费增长对冲了承保利润率的下行,上半年产险业务净利润仍然实现了同比2%的增长。
不论是产险业务还是寿险业务,新渠道对险企的保费贡献率越来越高,成为各公司愈益重视的拓展渠道。半年报显示,太保寿险新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127%;中国人寿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拓宽了电销渠道的经营区域,同时丰富了网销产品并扩充了支付手段。太保产险上半年新渠道业务收入实现57.56亿元,同比增长94.5%,且新渠道业务收入在产险业务收入中占比16.3%,同比提高了7.1个百分点;平安产险来自交叉销售和电话销售的保费收入增长31.7%,渠道贡献占比提升至41.9%。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