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1日
记者近日在市场上发现,多家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在9月下旬上涨明显,国庆中秋双节过后又滑落至日常水平。银行业内人士近日告诉记者,季末存款考核压力令理财产品收益率节前有所上升,考核结束后回落至正常水平,该情况还将出现在年末,他们建议希望获取高收益的投资者可在年末购买高收益率理财产品。
收益率节前节后差异大
9月中旬,记者曾以投资者身份在东门一家中国银行处了解到,该行一款起始金额为5万元,管理期为56天,于9月27日结束销售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7%;而另一款起始金额同为5万元,管理期同为56天,于昨日结束销售的理财产品,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仅3.3%。记者对此算了一笔账:如果在黄金周前用5万元买入前款理财产品,到期的利息收益为283.84元;如果在黄金周后用5万元买入后款理财产品,到期的利息收益则为253.15元,两者相差超过30元。但如果5万元仅存活期,按照0.35%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56天之后的利息仅为26.74元。
据普益财富统计,9月份最后一周,银行3个月期限内的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22%, 3个月至6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9%,比9月份倒数第二周的平均收益率分别提升0.16%和0.11%。但黄金周之后有机构统计显示,10月份的前8天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64%,在深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也难以找到年化收益率超过4.1%的理财产品。
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节前节后出现差异?一家国有银行工作人员近日向记者坦言,每到季末年末,银行存贷比的考核压力会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短时间内有所上涨,银行的存款量也由此增多。考核时点过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会回到原有水平。
预计年末收益率还会再涨
某中小型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双节过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降,中、农、工、建、交五大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偏低,因此有些投资者不在乎跨行转账的手续费,将资金转移到中小型商业银行购买年化收益率更高的理财产品。
在光大银行的一家网点中,市民刘先生在理财经理的讲解下,看中了几款时限较短,收益率在4.4%左右的理财产品,但经工作人员查询,这几款理财产品已经全部售罄。“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低,因此只要出现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大家都会去买,网上银行只要点几下鼠标就能认购,有些高端客户甚至买入几千万元,因此用不了多久就被抢完了。”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认购理财产品被告之售罄的事情现在经常出现,她建议投资者应该密切留意银行网站,了解理财产品的情况,在开始发售时立刻买入,出手一定要快。
“如果你想投资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你可以先购买40天至70天之间的理财产品,资金到账后可以通过通知存款获取稍高的收益,千万不能错过年末的认购期,否则就亏大了。”上述国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年末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时点,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会大幅提升,1月1日开始恢复。该工作人员提醒记者,从往年的情况来看,高收益的理财产品12月20日左右就开始认购,投资者们也会争先购买,如果资金充裕,建议在年末时购买18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