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5日
10月9日,因投资强度过低,拟投资上亿元的聚峰鞋业被宁都县招商项目评审小组婉拒供地。该县明确规定,从今年开始,新入园区企业必须先过评审关。到目前,全县已婉拒了20多个外资项目,总资金量近20亿元。此举意味着该县每年减少地方税收数千万元。许多人颇感诧异:上门的财神,怎会吃了“闭门羹”?“土地是稀缺资源,用完就完了。舍,是为了得,为了得到更好的。”县委书记王四华一语中的。
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宁都县在3000亩老工业园区的旁边,新辟了万亩新园区。今年《若干意见》正式出台,“中国承接产业转移投资环境十佳县”宁都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与日俱增,引得外资项目竞相抢滩该县。
宁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财政收入低,对项目的进驻更加渴求,对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但在项目用地上,却十分“小气”,坚决做到所有新入园区项目先评审,禁止类项目坚决不供地、“摊大饼”项目削减用地,宁可项目少一些,发展慢一点,也要为宁都可持续发展蓄足后劲。为此,该县成立县招商项目评审小组。评审小组由县发改委、环保局、国土局、招商服务中心、工业园管委会等8个相关职能部门成员组成,他们根据投资方提供的详细资料,就产业政策、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用地规模、规划选址、投资强度、纳税贡献等8个方面逐一论证,最终确定是否引进项目和供地。
今年3月,一名福建客商提出投资1亿元开发矿产资源被“谢绝”;今年6月,上海一家公司意向投入1亿元进行电子产品深加工,因用地规模需求过大被“婉拒”; 今年9月,投资1.79亿元的珠海一家企业生产常压悬浮式蒸汽发生器,申请供地100亩被“削减”。
一些不理解的客商说宁都是手捧“金饭碗”“挨饿”,宁都人却笑道:“学会放弃,是为了更长远地发展。留着土地涵养起来,就是涵养更大的财富,就是涵养更好的未来。”
王四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宁都还鼓励已入园企业提高容积率,主动调整建筑密度,采取厂房加层、拆低建高等办法对厂房进行改造,向空中要厂房,对园区内圈大建小、建而不产、产而低效等浪费土地资源的企业“请”出园区。去年以来,共向空中增加厂房21亩,收回闲置工业用地135.7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