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5日
央行副行长易纲在IMF年会上回答本报提问时称,将因地制宜制定货币政策,刺激方案规模不会大到对未来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昨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上发表演讲。
“全球各大主要央行都在推出量化宽松(QE)政策,中国央行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他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秋季年会“Per Jacobsson讲座”(以IMF第三任总裁命名的讲座)上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作如上表示的。相比之前的经济刺激政策,目前就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而言还有多少刺激空间?易纲称:“本次刺激方案就规模而言将会是适度的,即规模足够大到能够稳定经济增长,但不会大到对未来造成负面影响。”
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文章《2000年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为基础,易纲在这场于日本东京举行的演讲中阐释,中国央行的四大政策目标依次是:控制通胀风险、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以及维持经济内外平衡,其中控制通胀为央行首要任务。
易纲表示,短期内欧美宽松政策不会引发中国通胀担忧,他预计今年全年中国的CPI涨幅会降至2.7%左右。
预计全年CPI涨幅2.7%左右
在昨天的演讲中,易纲就中国货币政策该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这一问题表示:“中国央行的经验是,要对危机反应迅速,例如在雷曼兄弟倒闭后,我们推出了巨额流动性来稳定国内市场,当国际市场恢复稳定,我们又很快开始正常化。”
他称,中国央行有着多重目标,除了以控制通胀为首要目标之外,还有支持增长、促进就业、维持经济内外平衡。
易纲称,中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很积极热切地想要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因此都希望能够加大投资和出口。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是很强烈的。作为央行,需要随时提醒中央和地方政府注意通胀隐患,提醒他们有资源制约、产能制约、环境制约以及能源制约。央行有必要提醒所有人“高质量的增长才是最好的、最可持续的增长”。
但提醒是不够的,央行手里还有一些“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他说,必须要正确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通胀。
谈到发达国家QE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易纲表示:“QE会影响商品市场,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从而通过输入通胀的渠道影响到中国。对于中国的影响来看,今年的通胀没有什么问题,目前的CPI仅为2.9%(前8月同比涨幅),“我预期全年CPI会更低,可能在2.7%左右。”今后则需密切关注农业和农产品价格以及输入型通胀对CPI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5.4%。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是,CPI涨幅控制在4%左右。
对于备受关注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易纲称:“中国的房价,尤其在北京和上海,已经很高了。我们的政策就是要控制这一泡沫,要确保房价稳定,现在是否为正确水平还是泡沫不得而知,但如果房价继续上涨,形成泡沫的可能性也会更高,因此我们必须稳定住中国房价。”
他同时称:“房地产行业是很重要的行业,有着很长的产业链,对人们的生活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谨慎小心,避免突然的、剧烈的变化发生,所以关键词是维持稳定,我相信我们有所需的工具和经验来做到这一点。”
“更加开放后,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到外部因素。所以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平衡内部和外部因素。”易纲说。而在此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释放了大量流动性,必须通过冲销系统中的多余流动性来维持货币稳定。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