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广汇能源高管详解员工持股:保底机制+长期投资

来源:人民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9日

    今年下半年以来,随着A股市场进入底部区域,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纷纷入场“抄底”,在众多的大股东增持计划中,有一家公司最为特别,因为它的10亿元增持资金大部分出自自家的2215名员工,这笔资金以资产管理计划的形式委托给一家券商来长期运营,这就是新疆广汇能源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在A股市场尚属首次。

    事实上,中国证监会于今年8月发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引发了市场各方对于员工持股的广泛关注和期待。广汇能源作为首个吃螃蟹者,其员工持股计划最新进展如何,基层员工对此又有何反应?带着这些疑问,人民网记者采访了广汇能源董事长尚继强先生和广汇能源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倪娟女士。

    委托券商运营引入融资杠杆

    人民网记者:本次设立的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内容以及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

    尚继强:本次的员工持股计划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定向资产管理方式,由控股股东及公司员工共同参加,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公司与宏源证券合作,设立“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由宏源证券作为管理方。参加“计划”的员工委托资金只能交易广汇能源流通股股票,按照1:1融资买入广汇能源(600256.SH)股票并长期持有。

    倪娟:本次计划的特点首先是自愿加入,不存在任何摊派要求,为提高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员工投入1元,就可从广汇集团按1:1融入相同的金额一起投入,同时集团保证一般员工的保底收益率,使公司员工因此成为受益者;其次是量力而行,一般员工个人交款最低限额为2万元,集团决策层领导、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个人认购上限为分别为150万元、45万元、15万元;最后是长期持有,计划实施期为3至10年,届满时统一清算,向员工支付投资本金及收益,参加计划的员工需在一致行动人最后一笔增持完成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提出退出申请。员工退出时需一次性退出所有委托资金,不得分笔退出。退出后不可再次参加该期计划。

    目前,计划参与人员包括截至2012年9月18日在职的广汇集团及控股公司中层以上员工,人数共计2215人,本期计划资金总额共计56402.14万元。截至10月19日,集团通过自身增持以及一致行动人发起设立的"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已经向市场投放6.3亿元,增持股票达到了公司总股本的1.06%,公司计划最终投入金额不低于10亿元,买入广汇能源股票用于该计划。

    持股激励让员工分享公司成长

    人民网记者:此时设立的"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尚继强:广汇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主要还是着眼于公司长远发展,通过员工持股强化员工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员工对公司管理的参与度,进而推进公司治理健康发展。在员工购买公司股份后,员工的未来收益和公司股票的未来价值紧密联系起来,将对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分散了企业的股东权益构成,员工持股将引导公司员工正确的履行股东职责,参与公司决策,监督公司管理层认真履行职责,了解市场变化,发掘员工智慧,提高公司整体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质量。在激励企业员工的同时,还能够激发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能产生一举多得的效果。

    收益保障激发员工参入积极性

    人民网记者:这次成立“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公司员工有什么反响?参与的积极性如何?

    倪娟:参加计划的员工人数众多、范围十分广泛,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员工都有参与,这中间既有中高层管理人员,也有技术骨干,而且都是积极踊跃地抢着加入。

    本来我们之前计划的人数是1500-2000人,但因为大家太踊跃,突破了我们之前的预期,最终我们又适当放宽了规模,参入计划的人数达到了2215人。而且出于本次计划规模的考虑,我们不得不设定一定的持股上限,集团决策层领导、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个人认购上限为分别为150万元、45万元、15万元。

    我们分析,员工的参入积极性如此之高,一方面是由于本次计划的设计在制度上充分保障员工权益,通过大股东同比例持股及保障收益的方式,真正起到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向好,未来转型发展战略明确,体现了全体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信任和支持。

    无需行政许可为实施提供便利

    人民网记者:我们关注到,今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广汇作为员工持股计划的自发实践者,对监管层的员工持股相关规定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倪娟:我们这个计划是今年8月开始计划的,可以说与证监会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不谋而合。我们在设定方案的时候,认真地学习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我们认为这个征求意见稿很全面,是对过去法律、法规中关于员工买卖股票规定的一种梳理和总结。

    我们觉得征求意见稿的最大亮点,是没有设立新的行政许可,因为以前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需要经过审批。这次证监会没有设立新的行政许可,而是主要是从信息披露角度出发,指引公司委托第三方管理机构在合适的时机为员工买卖股票。

    我们推出的“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主要是委托宏源证券为参与计划的员工专项买入广汇能源的股票。员工买卖自己公司股票本身就是合理、合法的事情。只不过过去没有组织,有很多员工不知道如何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买入和卖出。所以我们发起了“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可以引导员工组织化、系统化地买入公司股票。在设计这个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为员工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支持,包括融资和利润承诺。

    我们认为,征求意见稿规定较为全面,也希望正式的办法能够早日推出。希望在办法正式推出的时候可以有除信息披露规定以外的一些利益驱动的设计机制在里面,这样可能会更有吸引力。另外,关于税收优惠的问题,我们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够有所考虑,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员工持股“固本强基”是长期利好

    人民网记者:对于《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具体内容,公司是如何看待的?在本次制定"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是否遵循采纳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

    尚继强:我们认为《征求意见稿》对上市公司推行员工持股计划,进而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办法的推出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是长期利好。《征求意见稿》在第二条中明确规定了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而不能通过增发的方式来实施计划。这一政策在中长期会增加股票二级市场的资金供给,既体现了对资本市场“固本强基”的政策理念,也对当前市场具有稳定作用。从中长期来看,员工持股计划创造了新的甄别机制,有利于上市公司实际价值的体现。

    其次,《征求意见稿》是对过去法律、法规中关于员工买卖股票的一种梳理和总结,我们感觉,员工买卖自己公司股票过去没有组织,大家都是散兵游勇,现在有了员工持股办法,公司完全可以组织化、系统化地为员工买入股票,减少员工不必要的成本。研究后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实施的"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作为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进行增持,完全不违反相关的行政法规,不需要审批。这也是证监会减少行政许可,构建市场化约束机制的举措

    再次,《征求意见稿》对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方式细节进行了规定。《征求意见稿》从信息披露角度出发,引导公司委托第三方管理机构为员工买卖股票的时机,对于严禁内幕交易的规定也非常好,可以引导公司避免借员工持股的名义进行不正当交易。我们设计的“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在购买公司股票时就严格遵守了关于信息敏感期不得购买公司股票的规定。

    【记者观察】A股员工持股重在创新

    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也是互联网的从业者,笔者对于员工持股并不陌生,因为经常接触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海外上市公司,这几乎是常态,百度、腾讯、华为、阿里巴巴,这几家能做到全球前三的中国公司,也是中国价值公司的范本,无一例外都有完善的员工持股机制。

    广汇能源的这个例子既特殊又普通,特殊之处在于这是目前A股第一家开展员工持股的公司,普通之处呢,这是家传统行业的传统公司,有着5万多名员工的,地处新疆,从事的是能源行业。这种公司的的样本价值,以及对于A股的借鉴意义,或许比我们所熟知的舶来品——IT公司更大,因为A股市场的2000多家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传统行业的传统公司,面临的如何转型创新的问题。

    广汇集团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对股价的支撑作用无需多言,而在其方案中,其创新性更值得关注。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引入了“收益保底”的模式,让员工免除后顾之忧,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巴菲特老先生最爱的“优先股”模式,投资者可以不考虑股价走势,仅靠保底分红即可轻松跑赢CPI。

    同时,通过引入第三方托管的模式,全权委托专业机构运营,这就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风险因素,对于收益的保障也较为有利。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大股东、流通股东、持股职工、专业机构,又都是多赢之举。

    第三,证监会前不久推出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没有设立行政审批的程序,这就给上市公司最大的自主权,给员工持股打开了创新之门,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身情况、具体需要来设计方案并推进实施。 

    第四,员工持股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如员工持股的税收安排,比如股票买卖要交红利税,员工持股能否可以有税收减免来鼓励,也需要我们的管理层来考虑,能否通过一些制度创新来免除上市公司的后顾之忧。

    最后,公司治理是A股老生常谈的问题,员工持股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为上市公司健全长效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提升公司治理的水平,最终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让投资者回归到价值投资之路。

分享: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