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四区”建设促振兴 魅力大余绘蓝图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江西省最大的软袋输液生产线建成投产。
 

    这里是世界钨都核心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这里举世闻名;这里是革命热土,梅岭的战火见证了不屈无畏的红色光荣;这里是“儒雅之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赣州市西南部,赣、粤、湘三省交汇处,有一个山拥水嵌、和谐秀美的魅力新城——大余。

    2012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足音激荡,催人奋进。在新的历史时期,紧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步伐,大余人民壮志勃发:在中央、省委、市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拓宽眼界、认真分析,坚定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以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总抓手,突出工业园区、城市新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旅游景区“四区”建设,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紧抓机遇,科学谋划,奋力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全力打造活力钨都、绿色南安、幸福大余!

    一幅浓墨重彩的全面振兴蓝图在大余缓缓拉开——招商引资工作快速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热火朝天,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如火如荼,“三送”干部进村入户,“永远热爱党 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引领着全县上下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工业园区筑舞台

    项目建设掀高潮 产业发展唱大戏

    近日,总投资1.5亿元的萤通工贸合成氟石项目在大余县工业园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项目建成后,该公司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合成氟石生产企业。项目投资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大余投资新材料项目,除了资源优势外,更因为这里的工业园区管理科学、设施完善。

    大余着力建设工业强县,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迎来新高潮。目前,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亿多元,建成道路总长13.8公里、各类厂房建筑面积35.7万平方米,园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项目承载力快速提升。

    目前,大余县已逐步形成了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精细化工和旅游工业等主导产业,在工业园,按照产业集中发展的要求,分别实施了“钨产业园”“LED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药品食品产业园”等特色产业的规划建设,成功报批了省级钨及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启动了新城承接产业转移生态示范园区建设。

    随着振兴发展脚步的不断推进,大余县工业园建设也日臻完善。至今年9月,园区承接入园项目89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15.5%。

    旅游景区展画卷

    生态旅游添动力 装点大余更秀美

    几年前,大余县丫山景区还“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了盘活这些珍贵的旅游资源,大余县引进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通盘开发丫山景区,除了维修灵岩寺、真君洞,还另行开发出30余处景点。2012年,融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为一体的丫山综合景区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赣南生态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浪潮中,大余更加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力度,开发旅游资源,挖掘旅游产业项目,为推进振兴发展注入“绿色动力”。通过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旅游招商发展模式,先后引进大余章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打造丫山景区,引进广东金泰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1亿元打造牡丹亭和梅关景区,引导大余东宏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兴建年产6万件有色金属旅游工艺品项目。

    同时,大余利用深厚的历史和红色文化底蕴,加快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以牡丹亭景区为龙头,以梅关风景区、丫山风景区为两翼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今年,大余“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项目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期名录,丫山景区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级现场验收,丫山——牡丹亭——梅关国家级风景区的申报也已经正式启动。山拥水嵌的绿色大余,正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旅游文化名城、赣粤湘三省交汇的文化旅游重镇、珠三角的旅游休闲后花园。

    城市新区拉框架

    科学谋划绘蓝图 魅力南安展新颜

    往东北方向拓展,建设新城区!

    2011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大余县及时调整思路,作出了城市新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

    该县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赣粤湘三省交界节点的区位优势,拉开中心城区框架,新城区建设势头迅猛:总投资2.5亿余元、长约7.8公里、连接新老城区的庾岭大道将在明年2月全面通车;占地430亩、投资4亿元的大余中学黄龙新校区工程稳步推进;投资1200万元的市民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已完成选址,将搬迁到新城区,一个新的县行政中心呼之欲出……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达10.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9.48万人,城镇化率达48.31%,到2016年,大余县城面积将达到20万平方公里,容纳超过20万人口安居。

    通过对城乡规划的强有力实施,大余县进一步加大交通主干道、标志性建筑、精品小区、休闲广场等景观节点的建设力度,充分彰显城市的亮点和特色。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对城市建设的要求,新城区将成为集行政、商贸、教育、卫生、休闲、文体等功能于一体,管理水平更高、城市品位更优、人民更加满意、更加宜业宜居的幸福新城。

    统筹城乡谋福祉

    农村产业多元化 农民增收有保障

    2011年初,大余县整合资金1192万元,对浮江乡进行村镇联动整治建设,以云山社区生态乡村为龙头,带动整片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全面实施农村产业专业化,发展养殖业、无公害蔬菜产业、花卉苗木产业、脐橙产业等,全乡农民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5%以上。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民生改善、百姓富裕幸福是题中之意。大余县坚持民生为本,抓住机遇、用好政策,着力抓好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以建设黄龙统筹城乡示范区为抓手,坚持村镇联动整治,整合农业资源,为百姓谋致富路子。

    该县在农村大力推广农业多元化、产业化发展,蔬菜、脐橙、油茶、白鸭、花卉等优势产业竞相发展,农民增收有保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良好道德风尚,送戏送书下乡村,百姓精神有寄托;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农户改厕率95%以上,改水率95%以上,村组公路硬化率达95%,农村生活环境和条件大大改善。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记者王怡岚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