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5日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专家学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均表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是十八大报告中唯一的量化指标,也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他们认为,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的计划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上,只要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
收入倍增有坚实物质基础
近十年,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家为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2020年实现收入翻番有物质基础。从1979年到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超过了十年收入翻番所需要的7.2%-7.3%的速度。2010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2.73倍。尤其是近两年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已经为实现十年收入倍增计划开了一个好头。
马建堂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仍会比较强劲,劳动报酬和打工者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劳动力供求格局变化导致的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农民经营收入的增长将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动力。
收入分配改革也是保障收入增长的重要条件。十八大报告就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作出安排: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马建堂表示,只有理顺收入分配的关系,治理好收入分配的秩序,才能发挥好分配对收入的反作用。
十年翻番目标并不激进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番,并不是个激进的数字。2020年前,城乡居民收入有望保持7.3%-7.4%的增速,实现收入翻番目标。专家分析认为,十年收入翻番的目标考虑了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在“十二五”末期放缓的可能性,属于谨慎定调。
实现居民人均收入翻番,意味着到2020年将有7亿中国人步入中等收入阶层,人均年收入最高可达2.3万美元,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计划。马建堂指出,它体现了中央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发展改革成果的治国理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经济法教授乔新生认为,增加居民收入实际上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投资增长模式,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从资本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效率驱动转变。这为实现居民收入翻番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条件。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提法与以往“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的提法不同,说明国家有能力和财力切实缩小收入差距。这既是一个机遇,又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