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7日
近日,在兴国县茶园乡幸福新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点,群众主动参与到新房建设中,搬砖块,挑砂浆,忙个不停。看着将要竣工的联排新房,大家脸上挂满了笑容。在工地现场,该乡党委书记刘建华说:“现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298户分散安置户和可安置190户农户的4个集中安置区正在紧张施工中,第一批安置户很快就要住新房了。”
据悉,兴国县紧紧围绕让困难农户“拆得下、建得起、搬得进”的目标,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危旧土坯房改造中出现的农户资金短缺、工匠缺乏等难题。该县危旧土坯房改造以小户型为主,节约建设成本,除一般户型80平方米,根据孤寡老人等不同对象还推出了39平方米、47平方米户型,使建设所需的红砖、水泥、钢筋材料控制在2万元左右,选用农户自家合格材料,并以村为单位组建互助队,以工还工,不计工钱,互助互利。同时,各乡镇主动协助资金有困难的农户贷款,通过联户担保等形式向银行申请5万元以内贷款,县财政按照基准贷款利率给予为期两年的贷款贴息。由于该县农村都在进行危旧土坯房改造,加上部分技术人员外出务工,各乡镇的泥水、木匠等技术人员紧缺。为此,该县引进吉安市泰和、万安、永新、东固等地的技术人员,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让部分妇女、小工成为技术骨干。目前,该县培训4260多名技术人员,茶园乡引进90多个技术团队,260多名普通劳动力成为技术骨干。
稳定建筑材料价格是新房建设的关键。兴国县抽调142名干部分别入驻各红砖厂和建筑材料供应点,监控建筑材料价格,采取“一证一票、票证同号、定量优惠、实名供应”的办法。为了使困难群众房子拆下来,建得起,减少农村土地纠纷,在解决群众合法用地问题中,该县以引导集中建设、走城镇化路子为主线,以成片空心房拆旧建新为根本,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政策,严格执行标准户型,控制非规划建设。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是新房建设的着力点。兴国县实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机制,干部定政策、定规划、定思路,成立农民理事会调解矛盾、置换土地、管理资金、监督落实。驻点干部做好“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将工作绩效体现在危旧土坯房改造中。茶园乡茶园村村民曾宪林是农民理事会成员,主动拆除危旧土坯房,带头按规划建房,还将部分房屋宅基地让出为集中安置点修公路,得到当地村民的赞赏,营造了农民拆旧房、建新房的良好氛围。
兴国县始终坚持“公平公正、项目公开”原则,加快建设进度。采取“三张红榜”公示,一支队伍验收,一卡通拨付资金,涉及农户、资金发放等都进行公示,努力做到工作“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