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6日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南昌,在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的新征程中,如何塑造出与之匹配的核心文化,以新的“文化核动力”引领大跨越?
新的时代命题亟待南昌人用行动作答。
两年一届的南昌国际军乐节,正成为南昌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一个平台。本报记者朱文标摄
明晰文化形象塑造“城市之魂”
南昌要打造经济上的核心增长极,无疑须先打造文化上的核心增长极,而这离不开一个定位清晰、足以凝聚全市乃至全省人心的“城市之魂”。
在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南昌留下了众多文化瑰宝、精神财富,这些文化资源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凝练成了南昌的“城市之魂”
85年前的“第一枪”,使南昌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的文化形象自此在全国独一无二。南昌人对此视若珍宝,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内涵挖掘与现代阐释。他们盛邀国内顶级专家,成立了八一精神研究会,并努力用“八一精神”激发、培育经济大建设时代的“创业英雄”、“赣商军团”,扛起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大旗。今年前三季度,南昌市GDP完成21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社会在转型,但“八一精神”却让南昌人内心的真善美历久弥香。由全省唯一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章金媛发起的南丁格尔志愿服务团,从最初的一个人发展到3500余人,持续12年,为50余万城乡居民提供病患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19名为生计奔波的农民工在危急时刻合力抬车,把在车祸中压在车底的伤者成功救起;12岁的初二女生夏娟,在深夜的大火中,冒着生命危险,拍开了邻居的家门,15名居民因此幸免于难。新的时代英雄纷纷涌现,让英雄城的城市形象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英雄的胆识、英雄的智慧、英雄的胸怀、英雄的大爱,引领着英雄城锐意进取,走上了与英雄城一脉相承、更富时代气息的“中国水都”的建设进程。
南昌缘水而生,有“三湖九津通赣鄱”之说,水域占城市总面积三分之一,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首位。据此特性,2011年,南昌确立了打造世界级“中国水都”的城市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城区范围内“水通、水清、水美”目标。同时,将逐步启动一批水文化工程,在沿江滨水两岸,建设一批特色园林小品、雕塑、景观,做到一湖一景、一堤一景,以弥补南昌水多景少、有水而乏水文化的缺憾。而正在规划兴建的九龙湖片区,与赣江为伴,突出水文化打造生态新城,将在更高起点营造“中国水都”的新形象。11月5日,象湖抚河截污工程、西桃花河综合整治工程及赣东大堤岸线整治工程集中开工建设,南昌打造“中国水都”系统工程又迈开了新的步伐。
南昌“英雄之城、中国水都”的文化形象定位,让“城市之魂”由分散走向集中,既底蕴深厚又充满现代气息,更将这座欠发达的千年古城放在了“国内唯一”的高度参与世界城市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