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6日
12月5日,在温暖的阳光下,市民在改造后的赣州公园一棵银杏树下,围坐在一起打牌娱乐。百件民生实事的实施,将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民为本、民为重。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整合200亿元资金,紧紧围绕就业、养老、低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集中力量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100件实事,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一项项民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个个民生保障措施有效落实,使赣州的老百姓深刻地体会到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年1月至10月,全市民生工程100件实事支出149亿元,占年计划的75%;全市民生类支出达14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4.7%,同比增长21%。
就业,做好民生之本
在赣州开发区华坚国际鞋城,有一个特殊的班组,叫做“自强班”,班组成员都是残疾人。阿兰是其中一名工人。她告诉记者,她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如今已经30多岁了,能得到这份工作,所以,她格外珍惜。“自强班”的负责人对记者说,在这个班里,既有当地人,也有来自湖北、广西、广东等地的外地人。他们享受的待遇与普通员工一样,但工作时间比普通员工要短一些,厂里管吃住。同时,考虑到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的工作场所均安排在一楼,便于他们出入行走,并且工作内容也是生产马靴内里和刷胶水这些手工活,不用经常走动。
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今年,我市就业和再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据了解,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5万人。全市新增担保基金1890万元,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6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93.5%。全市已设立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44家,实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中心全覆盖。
教育,筑好民生之基
12月1日,在赣州开发区大坪民德小学二期工程的施工工地上,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推土机在对学校运动场地进行地面平整。据了解,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赣州开发区投入了7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改造学校D级危旧房4000平方米,新建3所学校,改扩建7所学校,大坪民德小学便是其中之一。
据统计,仅赣州开发区,就有36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为赣州开发区的头等大事。大坪民德小学负责人介绍,学校之前是一个只能容纳数百人的村小。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学校预计可以解决20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让这些孩子在优美的环境下,平等享受优质的教育。
要提高国民素质,首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市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1月至10月,我市为13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免费提供了教科书,提高了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同时,推进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11个试点县(市)73.45万名学生吃上了营养餐。我市加强乡镇公办幼儿园和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建设,截至10月底,有24所幼儿园开工,建成留守儿童管护中心141个。我市还对艰苦山区、库区、湖区等边远地区教师增发了特殊津贴,补贴标准由每月70元、120元分别提高到105元和180元,今年前10个月共发放资金2402.7万元。
保障性住房,让百姓安居
12月4日,在赣州市阳光·吉泰新城廉租房小区,今年已经48岁的王明和家人将一车崭新的家具搬进了新居。在王明的邀请下,记者跟着搬运家具的队伍来到他的新居。房子面积只有50平方米左右,家具和装饰品不多。在王明和家人的精心布置下,房间显得整洁有序。王明对记者说,他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收入很低,只能带着妻子女儿一直在外面租房居住。当地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办理了低保,还分配了一套廉租房给他和家人居住,让他终于圆了住房梦。房子虽然不大,但党和政府对他的照顾让他感到很温暖。
据了解,截至10月底,全市开工保障性住房35457套,开工率为100%,基本建成37969套(含2011年续建18770套)。其中,赣州中心城区开工公共租赁住房9000套(含廉租房2457套),基本建成12126套(2011年续建7733套)。全市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已签订征收补偿协议9307户,基本建成8818套。今年全面启动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截至10月底,全市拆除危旧土坯房超过10万户,总开工10.3万户,总完工1.74万户。
社会保障,解百姓之忧
据了解,目前,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在特殊困难群体大病救助方面,最高补助标准提高到5万元,把白血病、尿毒症、先天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妇科肿瘤患者纳入了大病救助范围,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达到90%以上。截至10月底,全市城乡医疗救助13万人次,支出资金1.46亿元。我市筹建了11个县级残疾儿童康复中心,30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康复器材将于12月中旬配发到位。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赣州市福利院老年公寓和儿童福利院共完成投资4700万元,市儿童福利院主体工程已封顶。赣州市和谐老年家园、上犹县永春老年公寓等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已建成,新增床位超过600张。
与此同时,我市医疗保障水平也得到逐步提高。中心城区医院累计建立城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1.8万份,建立农村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471.7万份。截至10月底,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人数118392人,乳腺癌检查人数4774人;免费救治白血病患儿62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62人,为1388名困难尿毒症患者实施免费血透救治。实施了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三免四减半“救治优惠政策,对农村孕产妇实行了免费住院分娩等政策。对村级医生实行了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培养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350人。
截至10月底,全市有7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60多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全市703.75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7.83%;全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共198.8万人。居民医保累计最高支付限额由12万元提高到15万元,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限额由18.5万元提高到26万元。
幸福赣州,提升生活品质
放心快餐工程、百街小巷一期项目、危桥改造工程……随着这一项项民生实事工程和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地进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落实民生工程责任,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百件民生实事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
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民生工程是百姓的期盼,这一件件实事将为建设幸福赣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做好百件民生实事,我市将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成督查小组,到各地各部门进行督查,对未按进度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进行跟踪督办,确保时序进度达到要求。同时,还将加大民生工程资金筹集力度,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贯彻执行到位。截至10月底,100件实事已实施完成55件,其中就业和创业8件、社会保险6件、社会救助18件、医疗保障15件、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5件、生产生活3件,剩余部分正按进度要求抓紧实施。 (记者廖祥云 特约记者陈琦 文/图)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