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杜斌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0日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商业银行‘稳中求进’,创新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笔者近期在对天津市金融机构调研中发现,目前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中面临七个方面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需妥善应对。
存款波动性加剧
流动性管理压力加大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银行存款季初大幅减少、季末大幅增加和月初减少、月末增加的波动格局愈演愈烈。特别是今年以来,由于企业流动资金趋紧,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个人储蓄存款持续分流,存款增长整体乏力,商业银行通过设定贷款、承兑汇票、理财产品到期日以及限制支付和突击放款等形式,在月末、季末“冲时点”的现象更为突出,存款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增大了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和调控难度。如天津市各金融机构在今年季初的1、4、7月各项存款分别下降462亿元、增加0.8亿元、下降194亿元,而在季末的3、6、9月则分别大幅增加576亿元、761亿元、241亿元,月度增量最大极差达到1223亿元。
贷款有效需求不足
投放压力加大
这一方面有经济的因素,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减弱及产能过剩引发光伏、钢铁、钢贸、有色等行业风险聚集,一些小企业风险集中暴露,部分企业贷款潜在风险逐步显现,实体经济信贷有效需求减弱,造成贷款投放难度加大。天津市新增贷款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和增速同比双双下降,而票据融资规模在贴现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依然不断扩张,验证了实体经济贷款有效需求不足。9月末天津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4.9%,比一季度末和二季度末分别回落0.6个和0.2个百分点,贷款增速在全国排名第25位,同比下降9位,贷款增量在全国排名第18位,同比下降5位。另一方面也有政策的因素。房地产开发贷款、融资平台贷款和个别行业贷款受到限制。截至9月末,天津融资平台贷款新增额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1.4%,同比增长4.0%,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26亿元,同比增长9.5%,较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同比少增75亿元。
直接融资加速
优质客户维护压力加大
随着金融脱媒加快和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有条件的企业更多选择发债、票据、信托等方式融资,直接融资市场对银行优质客户的分流效应不断显现。今年以来,天津以企业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增长迅速,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社会融资规模为3125亿元,同比多增847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总规模,其中,信托贷款增加349亿元,同比多增326亿元;企业债券品种不断丰富,净融资增长迅速,企业债券融资增加342亿元,同比多增295亿元,是去年同期融资量的7倍。企业债券融资中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分别增加99亿元和164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01亿元和125亿元。以工商银行(601398)天津市分行为例,该行今年以来协助企业开展多渠道融资创新帮助企业解决了近300亿元的建设资金,也对该行优质贷款投放形成了有效替代。
利率市场化提速
定价管理压力加大
今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深远影响。存款方面,两次利率调整央行均下调了存款利率,但由于存款利率允许上浮10%,出于竞争考虑,各银行普遍对存款利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上浮,市场挂牌利率形成大型银行、中小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三大阵营,部分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对他行稳存增存形成冲击。贷款方面,在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情况下,有效贷款需求下降,而贷款风险则有所加大,优质企业的贷款议价能力不断提高,贷款买方市场特征明显。一些优质客户大多提出“存款利率上浮到顶,贷款利率下浮到底”的要求,部分客户提出提前还款申请,希望按照新的利率和下浮幅度办理新的借款。各银行为争夺优质客户也主动下调贷款利率,造成新放贷款整体利率水平的下滑。存贷款挂牌利率的不对称下调,使银行成本支出上升,利润空间收窄,定价管理压力加大。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