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old>> 赣州财经频道>> 赣州县域经济 >> 正文内容

转型谋“聚变”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1日

    ■核心提示

    短短几年时间,会昌锡产业纳税实现了从200多万元到超亿元的跨越,资源与价值的比值放大了近10倍。

    连日来,会昌县锦顺达锡业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再生锡回收与综合利用项目电炉车间不断传出好消息,生产线的各项性能在试产检验中纷纷达标。这条生产线把该公司冶炼后的锡废渣、废料再次“吃干榨尽”,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随着锦顺达锡业等诸多新上项目的建成,会昌锡业乃至矿业的发展跃上一个新高度。短短几年时间,会昌锡产业纳税实现了从200多万元到超亿元的跨越;资源开采量从1100多吨增加为5200余吨,资源与价值的比值放大了近10倍。会昌矿业产值过亿元企业目前达22家。

    精耕细作:

    延伸产业链 提升资源利用率

    守着金山难发展,这是会昌矿业发展曾经遭遇的“英雄气短”的尴尬。为打破这一窘境,近年来,该县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摒弃以放大资源消耗量谋求增长的发展模式,变资源简单粗糙利用为精耕细作,扩大资源利用种类,做好不同资源的结合文章,使各类资源物尽所用。为此,该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取缔16家涉矿小企业,以损失上千万元税源的代价对资源进行大整合,为矿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围绕锡、盐、铜、石灰石和萤石等资源优势,该县“打开山门”编项目,着力于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精心编制了锡、铜、非金属矿、建材等一系列产业精深加工的发展规划,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发展构想。该县还建立了增量资源优先配置精深加工企业的机制,建立完善资源所在地和加工所在地利益共享机制,果断有效采取了限制矿权企业销售原矿、初级产品的措施。

    锦顺达锡业是该县近几年崛起的一家锡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建成年产3000吨锡锭生产线、年产1000吨锡条(丝)生产线和年产1万吨再生锡回收与综合利用项目。该公司将在锡粉、锡膏、工业级锡箔、食品级锡箔、锡化工等下游产业新上多条生产线,计划在2015年达到全部锡锭以深加工产品形式走向市场,可望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

    齐头并进:

    扭紧服务弦 提高项目转化率

    如何在矿业转型发展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会昌县把提高项目转化率作为产业发展引擎中的催化剂,扭紧全方位服务这根弦,把蓝图变成可行性项目,把可行性项目变成在建项目,把在建项目变成达产达标项目。

    该县借助“外脑”和“外力”,邀请产业领先方面的专家学者、科研院所及战略投资者,对符合该县实际的产业方向进行了系统科学研究,形成一个个具体项目。目前,该县已开发储备431个重大项目,其中涉矿项目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为使在编项目变成在建项目,该县坚持招商引资和激发全民创业齐头并进,一方面盯紧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另一方面完善银企合作机制,创新资本与产业的合作方式,让全民创业变成项目建设的内生力量。在金融资本的积极参与下,会昌在编项目的转化率得到迅速提升,上海泰禾、广东天高等公司纷纷进驻会昌。会昌本土的红狮、石磊、鹰鹏等公司也纷纷参与绘制会昌矿业的大蓝图。

    为优化项目建设服务,该县把项目建设责任分解到各级领导、相关单位和乡镇,完善项目考核机制,强化督查调度,健全了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例会制度,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使一个个在建项目迅速达产达标。

    凝神聚气:

    强人才支撑 提升科技贡献率

    该县强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这一基础性工程,借此挖掘矿业的“含金量”,不断提升矿业经济的科技贡献率。鼓励企业在科研上加大投入,积极向上争取科研项目,建立国家引导、企业为主、信贷支撑的科技投入机制。

    晒盐,是会昌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制盐工艺,但相比新型的制盐工艺,晒盐产量低下且占用大量土地。近年来,九二盐业公司新上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后,两者的效能对比更加一目了然:每吨晒盐耗囟水约7吨,是真空制盐的2倍多;每吨晒盐自然蒸发6吨水,而真空制盐采用水循环处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零消耗。江西鹰鹏矿业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三废”处理项目,不仅实现了废物“零排放”,而且每年“废中取利”达1500万元。而这些,都得益于人才和科技的支撑。

    该县新近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人才发展的措施,引导企业加强用人制度的建设和激励机制的完善,通过搭建平台让技术人员的专长得到充分施展。该县还与江西理工大学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定向培养一批氟盐化工专业人才队伍。

    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加强产学研结合……如今,会昌县正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矿业经济发展的“精气神”。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肖良 记者陈济才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