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0日
开栏的话:为深入贯彻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本报从今日起开设“站在新起点 开启新征程”专栏,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报道我市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在新的一年推出的新举措,促进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全面加快推进之年的良好开局。
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蓄力腾飞
一个月前,“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可行性论证,这让赣南人民在寒冬里倍感欢欣,备受鼓舞。
赣州稀土蕴藏丰富、禀赋独特,如何最大效益地用好自然的馈赠?加快技术改造、增加技术含量、推动产业发展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是赣南人民的共识。
组建“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无疑将进一步促进离子型稀土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增强赣州稀土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特色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作为强力主攻工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引人瞩目。
在市科技局局长胡勇明看来,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对于推动我市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促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好比一座高楼大厦,强大的工业就是这座高楼大厦的脊梁。建设强大的工业,要从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着眼。
做大工业总量,存量和增量要齐头并进。
促生产、保增长仍然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要让现有企业保持稳定发展,我们制定了重点工业企业帮扶工作方案,今年将60多户重点工业企业纳入其中,通过建立政府与重点工业企业联席会议制度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市工信委党组书记陈世贤表示。
做大工业总量,在增量上也要做足文章。陈世贤说,必须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今年将主要抓好4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按时竣工投产,并督促一批具备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优化结构、提升层次,是做强工业的必由之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在立项、用地、环评、融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企一策”,推动优强企业快速发展。
2011年9月底落户赣州开发区的江西大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在建设期间,曾遇到水电及周边附属设施不完善的困难,建设进度缓慢。赣州开发区党委、管委会了解情况后,及时介入,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1月9日,大田精密一黄姓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赣州投资建厂,我们感受到了政府的贴心服务,目前项目基本竣工,今年2月就可正式投产。”
此外,记者从市工信委获悉,我市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通过设立工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9个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同时,今年安排的支持资金量将大幅提高。
“要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培育和扶持创新型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为企业创新指明了方向。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胡勇明说。
延伸阅读:
回望过去的2012年,我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结出累累硕果。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增长14.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0亿元,增长1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8户,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485户。50个投资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28个项目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创建省级产业基地11个。赣州被列为全国唯一的稀土开发利用综合试点城市。稀土、钨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0亿元,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