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内涵价值未升 寿险“开门红”难弃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付秋实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1日

  编者按  尽管“提升内涵价值,摒弃单纯冲规模”已成寿险业的共识,但无论情不情愿,“开门红”都是寿险公司无法避开的“必修课”,每到年末、每逢年头,各大寿险公司为冲刺“开门红”都卯足了劲。然而,消费者的保险需求并非随行业大规模营销而产生,如何做到提升寿险业的内涵价值,打造健康的、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开门红”,是从业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当人们在家中享受元旦假期之时,寿险营销员则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期——“开门红”。为打响“开门红”,多家寿险公司于2013年1月1日启动“零点计划”,马不停蹄地开始新一年的保单攻坚。

  “保卫战”提前打响

  “开门红”一般指年度的第一季度,是寿险业开展业务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正好春节等假期集中,外出打工者都返乡过节,人气旺,财源广,所以这个时候也是寿险业签单的最好时机。因此,在这个节点上工作开展顺利全年会事半功倍。

  距2012年结束还有半个多月,但各家保险公司2013年的“开门红”战役已提前打响。去年12月下旬开始,张先生连续几天被不同的保险公司邀请过去“捧场”,这种现象,在近几年的年底都会在张先生的身上发生。

  所谓捧场,其实就是参加保险公司的产品推介会。每到12月份,几乎每家寿险公司都会推出次年“开门红”的重点产品。作为一家规模不小的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近年来通过不同的保险公司,买了不少的保险产品。这类对保险比较认可,又有经济实力的人群,自然成为保险公司的“重点客户”。保险公司一是希望这一人群能继续买他们新推出的产品;二是希望通过他们,介绍身边的朋友来购买保险。

  当然,年底只是签个意向合同,真正签单要等到次年的1月1日。由于年底这几天是各保险公司争夺客户资源最激烈的时候,签订的意向合同还有可能发生变故,因此,保险公司为了让意向合同变成几天后的正式合同,会在签订意向合同后,给予一些物质奖励,以确保这份合同在几天之后不会被“撬走”。

  前期积累,后期氛围推动,是“开门红”能够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开门红’一旦打响,心里就有了底。”北京一家寿险公司的负责人说,“开门红”的保费收入一般会占据一个保险公司个险保费收入的40%以上。“

  万能险成销售主力

  “越早启动‘开门红’,越有优势。各家公司产品都差不多,谁先开始谁就能更早接近客户。”一位寿险营销员对记者说。尽管“提升内涵价值,摒弃单纯冲规模”已成寿险业的共识,但无论情不情愿,“开门红”都是寿险公司无法避开的“必修课”,不过,记者注意到,今年“开门红”似乎比往年的“开门红”更有看点。

  据了解,往年的“开门红”不少保险公司都会力推短缴产品,其中又以3~5年期的分红险为主打,而在今年,部分险企为了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市场,开始尝试对产品进行改良和创新,而这一次,理财型产品万能险成为销售主力。比如,华泰人寿就推出了国内首款分红险+万能险双主险双账户的组合型保险计划,而该保险计划将成为该公司今年主打的保险产品之一。

  事实上,华泰人寿只是近期推出万能险的险企之一。此前,包括国华人寿、生命人寿的万能险均出现热卖。国华人寿通过淘宝聚划算网络销售平台推出的三款万能险产品,仅去年12月3日~5日三天,三款产品共售出4356件,销售额达到1.05亿元,成为业界利用网络平台团购模式销售保险产品的第一家,并创下聚划算单团过亿元的销售纪录。在寿险行业整体保费放缓的当下,卷土重来的万能险,成为中小险企抢占市场的利器,即便是在去年保险业万能险结算整体下调的趋势下,万能险仍然出现大卖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各家保险公司相继开始“开门红”,但是业内人士却对明年的保险行业持“不明朗”的看法。湘财证券行业分析师戚海鹏发表研报指出:由于目前寿险市场销售的产品中包含了过多的投资功能,导致消费者过分关心保险产品的预期回报率。因此,在投资市场好转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无法负担较高的客户收益,致使保险产品增速维持在低速运行。

  “开门红”并非“抢钱季”

  对于寿险公司而言,“开门红”的重要性难以替代。与其他金融业、甚至与财险不同,寿险业极为看重士气。团队有了士气,就有了激情和信心,也就有了不断刷新的保费记录。因此,“开门红”对寿险公司的意义不仅在于博个好彩头,更是一年中提振队伍士气的关键一战。甚至一向低调、冷静的外资公司也开始重视这种提振队伍士气的方式,通过旅游等奖励,激励队伍。

  与寿险营销团队的群情激昂不同,对于客户而言,“开门红”则更像是“抢钱季”。“感觉和苏宁、国美逢年过节打折促销差不多,虽然折扣大,但真正需要的东西不会特意等到打折再买。”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普遍对于“一窝蜂”式的营销手段并不感兴趣,一方面自己的保险需求并不会以保险公司的营销方式、甚至季节而改变;另外,突如其来的“关照”也并不容易打动自己。

  事实上,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业“开门红”一类的业务竞赛一日不停,这个行业的名声就难有起色,因为保险业炫耀的不是为社会提供了多少保障,而是赚了多少保费,显然有悖于保险初衷。不过,尽管未亲身感受过寿险“开门红”气氛的消费者肯定表现得较为冷静,但寿险营销团队一年比一年高的任务量也说明,赶在“开门红”为自己规划保险保障的消费者也大有人在。人们岁末年初拿到奖金、分红,也愿意为未来规划,这是保险公司不容错过的销售时机,因此,“开门红”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寿险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开门红”?

  保监会从2009年就开始明确提出业务结构转型,不要粗放式的保费规模扩张,要精耕细作的内涵式发展。因此,努力倡导少一点保费竞争思维,多一点客户需求思维,理当是“开门红”的应有之义,而不仅仅是满足“开门红”的一时之需。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