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4日
“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竞争力不高的企业,主要引进一流技术、装备;资金严重短缺的,主要降低国有股权比例,引进增量资本;后备资源储备不足的,积极开发两个市场;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或扭亏无望的,变控股为参股甚至整体出售;主业过于单一的,可以积极延伸拓展产业链和发展相关多元经营相结合。”
岁末年初,全省国资系统及省属国企的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汇聚一堂,研究分析、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国资监管工作和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国企深化改革瞄准市场化
在完成了国有企业基础性改革后,如何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成为摆在国资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因为只有市场化才能最大限度放开企业家团队的手脚,从而让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李天鸥认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始终把不断深化出资人观念的改革贯穿始终。
近年来,省国资委对省属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年薪+特别贡献奖+任期激励+中长期激励”的有效激励约束模式和体系,使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从注重短期考核向注重中长期考核转变,从注重纵向比较考核向注重行业对标考核转变,从注重当期盈利能力向注重核心竞争力转变。通过加强考核分配,建立健全企业领导、干部和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调动了企业家团队积极性。
转方式、调结构,促国企发展上新水平
去年,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年度收入目标,资产运营效率在全国排名前移,国有经济企稳回升基础进一步夯实。
今年,省属国企将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据了解,省国资将重点以直升机投资管理公司为平台,努力培育省属国有经济新的增长点;依托江铜、江钨控股、新钢、凤凰集团等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发展现代金融、现代咨询、建筑工程承包等高端服务业;大力支持省投资集团、省国资控股公司等骨干企业主导我省页岩气开发等新能源重大项目建设。
国企“转方式、调结构”还体现在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我省一方面加强对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国内2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招商,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进一步提高省属企业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江铜集团、新钢集团、江钨控股、煤炭集团、国经公司等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大胆实践,有更大作为,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推进省属国企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
省属国有企业2013年发展目标是,实现增加值370亿元,比去年增长15%;营业收入实现3130亿元,比去年增长15%;利税总额实现191亿元,比去年增长20%;利润总额实现72亿元,比去年增长20%。
要完成这些目标,今年将大力推进江钨控股集团、盐业集团、国经公司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工作,组织实施好昌九生化的改制工作;做好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待时机成熟,立即组织实施;继续抓好企业遗留问题的解决,妥善解决好全省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工作和社区移交等遗留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的难点在于国有资产实现形式没有资本化,“顶层”国有企业没有进行股份制改制,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完全分离。应改革国有资产实现形式,利用公司制度的特点,使国有资本具有流动性;保障企业自主经营,做强做大。
本报记者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