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5日
看江西五年巨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重头戏。
三年前,它在江西蹒跚起步,引进重大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了创业者的天堂。良禾口至桃墅岭、奉新至铜鼓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宜春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企业87家;婺源江湾景区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进展顺利,等待国家旅游局验收…… 一年起步,两年扬鞭,三年迈大步。现如今,“聚宝盆”、“项目库”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最新名片,江西经济也因它昂起了龙头,“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新格局也渐入佳境。
经济总量连上台阶鄱湖经济区挺起江西脊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三年时间里,我省注重发挥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示范作用,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有机统一,在保持生态优势的前提下,更加迅速地做大经济总量。
从生产总值来看:2009年区内生产总值4491.39亿元,2010年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544.76亿元,同比增长14.6%,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6个百分点,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8.7%;2011年再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805.48亿元,同比增长12.8%,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3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为58.8%,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2012年前三季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达5236.2亿元,同比增长10.9%,比全省生产总值增速高出0.3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8.2%,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发挥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示范作用。 从财政收入来看:2009年区内财政总收入490.73亿元,2010年达到649.88亿元,同比增长32.4%,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4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为53.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1年达到849.62亿元,同比增长30.7%。2012年前三季度区财政总收入788.04亿元,同比增长23.2%,增幅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
今年投资将破1万亿元 重大项目拉动江西经济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鄱阳湖综合治理规划获得国家批复;鄱阳湖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和库区移民进展顺利;环鄱阳湖天然气管网建设基本完成,南昌、九江、景德镇、新余、高安、丰城、永修等地已实现供气,日供气量在70万立方米以上;江西省第三届花卉博览园建成并开园;奉新至铜鼓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昌西南连接线(南昌市九龙大道)开工建设……三年一路走来,一个个项目启动,一个个项目完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全景图上日新月异,江西的生态高地上处处开满幸福之花。 进入2013年,作为我国以生态为特色的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在今年将加强规划引导,我省正在尽快制定出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区一带详细规划和鄱阳湖岸线保护规划。同时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405个重大项目建设,今年力争完成投资突破1万亿元。我省还将重点推动南昌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和支持一批市县建设各具特色的示范区,大力实施国家级试点示范创建工程,力争明年国家试点示范市县10个以上。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江西探索生态与经济发展新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对生态文明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认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制定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和考评体系,加大对经济区有违生态文明建设、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执法力度及惩处力度。”在生态文明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研讨会上,江西省社科联主席祝黄河说。 三年来,江西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全省森林覆盖率由60.05%提高到63.1%,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由76.3%提高到81.8%,11个设区市城区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本报记者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