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晚报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15日
本报南昌14日消息(邬健高俊峰首席记者饶金华)今日,记者从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了解到,2012年该局共检验检疫出口商品15.2万批65.7亿美元,分别增长11.1%和5.5%,呈现出口量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其中,检出不合适进口商品275批6677万美元,不合格率分别为2.83%和5.14%;检出不合格出口商品244批946万美元。
244批946万美元出口商品检出问题
据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人员介绍,去年全省检验检疫出口商品1154种,主要有手机、汽车、液晶电视、电力设备、鳗鱼、稀土合金产品、维生素、服装、鞋、玩具等,与上年同期相比,手机、稀土合金产品、鞋、鳗鱼、玩具、维生素、活猪等商品出口大幅增加,出口货值净增超过1000万美元。输往国家和地区202个,主要是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等。据介绍,出口商品一次检验检疫不合格率0.38%,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尤其是农产品和烟花、玩具、化工产品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出口量大幅增加,由于管理严格,质量稳定,没有发生安全质量事故,也没有退货索赔。 同时,检验检疫部门依法严格把关,对244批946万美元存在各类质量问题的出口商品,不准出口,保护了江西商品的信誉,避免了退货和索赔事件发生。
不合格进口商品呈上升趋势
据介绍,江西进口商品有988种,主要是机电产品、铜铁矿砂、棉花、木浆及废纸、多晶硅等,主要来自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全省检验检疫部门共检验进口不合格商品275批6677万美元,不合格率分别为2.83%和5.14%,同比分别上升0.83和0.67个百分点,其中,轻工品和矿产品货值不合格率超过10%,部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进口商品检出主要问题有,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婴儿配方奶粉泛酸、维生素不符合国家标准;从西班牙进口的红葡萄酒干浸出物不符;从美国等地进口的棉花短重或品级不符等;从罗马尼亚进口的铜精矿品级严重不符,实际铜、金、银含量仅为证书的1/3,属外贸商业欺诈行为;从坦桑尼亚进口的37.98吨钽铌矿,经检验鉴定为国家禁止入境的固体废料,主要成分是含铁的冶炼灰渣,夹带泥土、杂草等,并伴有放射性;从巴西进口的木浆杂质超标;从德国、新西兰、美国进口的医疗器械发现部件短少,品质不符等。对这些问题,检验检疫部门依法给予退运、销毁、出证索赔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