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新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7日
【背景】2月15日-16日,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对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表示关注。同时,在本次G20会议框架内,金砖国家财长和央行行长及其副手就近期备受关注的“货币战”话题举行会议。
引起此次“货币战”讨论的是日本不久前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和明确引导日元贬值的政策。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日本央行宣布了2%的通胀目标,并表示将开放式地大规模购买资产,正式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安倍内阁推出一项20万亿日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其规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庞大。
日本财相麻生太郎2月初还在议会的预算演讲中表示,本届内阁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克服日元长期强势和通缩,提高就业和收入,重振日本经济。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日本的上述激进政策引起了一些国家的不安和担忧。安倍上台以来,日元相对于美元贬值了10%,相对于欧元贬值了15%。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都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对汇率产生过如此大的影响。
美国和欧元区此前分别实施了QE(量化宽松)和直接货币交易(OMT)购债计划,与日本的货币政策类同,为何日本的举措再度引来争议及指责?这些政策是否已经产生负面的外溢效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认为,美日各自的量化宽松政策有一个关键的区别,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时,并没有对美元汇率提出一个明确的区间,在实施过程中,美国政府没有对美元汇率发表过看法。
但日本央行行长则明确提出一个“合理的”日元汇率区间。他的目的可能在于希望引导市场预期,让日元的汇率保持在他认为合理的水平上,但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大家觉得日本在市场上直接引导汇率的变化。
这让欧美等经济体感到担忧,因为日元的贬值对于欧洲和美国来说都有压力,尤其是欧洲,因为欧日之间产品竞争的程度更高一些。日元大幅贬值,对欧洲的出口是不利的,对其他相关国家的出口竞争力也会造成一些冲击,从而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
同时,日元贬值也让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面临一些压力。以中国为例,日元贬值主要从两个渠道产生影响,第一个是贸易渠道,中日之间贸易的重合程度在不断提高,双方有竞争的产品也在增加,日元贬值可能使得中国一些产品的出口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但这个压力对中国来说不是太大,毕竟目前中日重合程度不高,产品同质程度也不高。
另一个渠道是针对金融,外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本身会涉及资本流入中国的问题。在外汇市场上进一步增加外汇供给、减少外汇需求,会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外汇市场的压力处理不好,就可能对国内的货币供应造成一些影响。■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