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5日
新年刚过,会昌人许根发便跟随着拥挤的人群挤上了前往东莞的列车。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务工者,面对前来送别的妻女无奈叹息:多想留在你们身边啊!
然而,现实的窘境让许根发不得不背井离乡——上有年逾古稀的父母双亲,下有还未上学的女儿,妻子也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他在方圆几里都打探了一遍,也找不到足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和许根发一样,在贫困程度较深的广袤农村,许许多多的农民急匆匆地回家过个年,然后又依依不舍地离开故土。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务院批复的《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已指出当前的贫困现状和特殊困难,并针对性地出台一系列帮扶措施。可以肯定,伴随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步伐,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愿景将如期实现。
未结束的贫困 已开始的征程
——透过《规划》看罗霄山片区的现状与发展
章贡区沙石镇甘霖村卫生所设在一个千疮百孔的祠堂内,虽然条件简陋,但它承担着周边1100多名群众的健康安全。在这里,乡村医生陈宗健已经坚守了20年。 记者胡怀军 摄
现状 贫困仍存
让老区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既是几代人数十年的梦想,亦是执政者的追求。然而,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仍然在与贫困作斗争。在这份《规划》中,明确指出了当前的贫困状态和特殊困难。
——农户收入水平低,老区振兴任务重。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3.6%;1274元扶贫标准以下农村人口有97.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0.2% 。农村危旧房多,土坯房比重大。大部分农户家底薄、积累少,自我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受历史、地理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7%,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明显。交通运输能力不足,高速公路发展滞后,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不高,县乡公路网络化程度低,6.7%的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自然村(组)出行条件差。输变电设施建设滞后,电力供应能力不足,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弱。4.7%的自然村不通电,10.3%的行政村未完成农网改造。中小河流治理任务重,病险水库较多,防洪设施薄弱,部分农户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2010年,人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项支出为1005.3元。普通中小学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少,专业设置不合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医疗卫生条件差,妇幼保健力量弱,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15%的行政村没有卫生室,17.8%的村卫生室没有合格村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人员不足。
——山洪地质自然灾害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山洪、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潜在风险大。该区域是赣江、东江和湘江等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环境污染防治任务重。
措施 对症下药
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着手,全面系统规划了未来几年的方向与路径。
——交通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宁都、石城—瑞金—会昌—梅州、吉安—赣州—南康—河源、石城—吉安—茶陵—衡阳、瑞金—赣州—汝城—郴州“两纵两横”通道建设;尽快建成衡茶吉铁路、赣韶铁路、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加快赣州黄金机场改扩建,支持建设赣州航空口岸。研究建设瑞金通勤机场;建设赣州港综合客货运码头。
——水利建设方面:加快赣州中心城区和片区县(市)城防洪堤工程建设,实现中心城市不低于50年一遇、县城不低于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大力推进农村适度规划集中供水,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困难;统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能源建设方面:实施华能瑞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赣州东(瑞金)500千伏、瑞金东红都500千伏输变电线路、赣州东(红都)500千伏和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石城、崇义、安远、会昌、上犹等县220千伏变电站;建设“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工程、中石化樟树-吉安-赣州成品油管道、中石油揭阳-梅州-赣州-吉安、泉州-赣州成品油管道;建设赣州、瑞金、南康、宁都中心气站,赣州天然气及成品油仓储基地;建设赣州中核小堆发电工程,建设上犹、崇义、安远、于都、寻乌、石城、会昌等风电项目。
——产业发展方面:重点支持脐橙、生猪、蔬菜、花卉苗木、油茶和旅游业等覆盖面大、带动力强、扶贫效益明显的产业发展。对产业发展实施差别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资源就地转化,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现代物流和具备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的矿产资源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在项目审批核准、投资、用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措施,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向区域内转移。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用好用足政策,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吸引社会资金和农民投资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和保障水平。
——教育方面: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改善城镇幼儿园办学条件,优先利用闲置校舍新建和改扩建乡镇、村级幼儿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师资力量配备和在岗教师培训,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建立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医疗卫生方面:健全县、乡、村三级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每个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支持人口大县建设三甲综合医院,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使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到2人,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合格乡村医生并保障其合理待遇;继续推进妇幼保健、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妇幼保健,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社会保障方面:优先解决革命烈士、“两红”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属遗孀医疗、就业、养老、优抚等突出问题。调整现行优待抚恤和补助政策,扩大抚恤补助范围,全面提高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对烈士子女生活补助政策,按照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高生活补助标准,争取在5年内使他们的生活补助标准达到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烈士遗属待遇;对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遗属参照现行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标准给予补助;对老复员军人遗孀参照现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定期抚恤标准给予补助。实施革命烈士后代就业援助工程和生活救济工程。
保障 创新机制
“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作为推进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规划》中以一个章节的内容,特别强调了创新扶贫机制的问题。
《规划》提到,加强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强化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衔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创新扶贫到户机制。同时,创新融资模式,探索运用多种形式的公私合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扶贫开发。探索建立扶贫贷款担保机制。
此外,《规划》提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区域内省际、县际协作机制。统筹规划实施,合理布局产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加强项目衔接和基础设施对接,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发展合力。同时,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主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的对接和融合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格局。(记者周善汉)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