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5日
外国客商进驻石城赣东矿山机械有限公司考察、学习、下订单;亿丰工艺有限公司的工艺产品漂洋过海直销南美洲……近日,走进石城县工业园,赶马上项目、奋力兴产业的工业发展态势让人振奋。在没有省级工业园、用地指标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是如何推动工业快速发展的呢?为此,记者进车间、访企业,探寻该县工业突围之路。
■传统产业≠淘汰产业
石城矿山机械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销量一度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30%。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对行业精细化、高端化的要求,石城矿山机械的销量出现下滑。
面对矿山机械这张“金”字招牌的没落,是顺势淘汰还是逆势扬帆?站在十字路口,该县坚定了“小县办大工业”的发展信心,大力实施“强攻工业”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矿山机械业,立足新兴技术,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一方面,该县成立矿山机械行业协会,通过优化环境、整合资源,把一些规模小、竞争力差、科技含量低的企业淘汰出局,重新组建了80多家优势企业;另一方面,该县着力打造省级矿山采选机械产业基地,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扶优扶强,引领矿山机械业做大做优,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如今,该县矿山机械业已成为产值超4亿元的新型优势产业,再次成为该县工业的支柱。
■出海招商≠漫天撒网
石城县曾通过招商准备引进投资5亿元的福建华昌陶瓷有限公司,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6亿元、纳税6000万元。可在进行环境评估时,该县发现陶瓷制造业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污染行业,在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间,石城县断然选择了后者。
作为千里赣江的源头,石城县牢固树立“生态为重”的发展理念,以“绿色环保”引领工业发展主旋律。该县改变“漫天撒网”的招商方式,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制定了严格的招商门槛,坚决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业,大力引进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高利税的绿色新型企业。
■市场唱主角≠政府无角色
企业的发展由市场唱主角,但并不表示政府无角色,相反,政府的角色更为重要。投资1.2亿元的万年青水泥厂入驻石城后,该县安排专人全程跟踪,立项、征地、环评、审批等一系列环节均实施“保姆式”服务,使该企业在一周内完成征地,8个月内完工投产。
石城县财政底子薄,先天条件不足,为此,该县直面“短板”,主动出击打造“服务高地”,通过高水平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该县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大力实施“三通一平”,全力推进古樟工业园以及小松、屏山创业园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的承载能力。同时,该县以贴心服务为突破口,对重点项目安排专人挂点现场办公,严格推行“一线工作法”,围绕企业的立项、环评、审批等环节,实行“保姆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