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农民工有了工资卡之后
——龙南赣县推行农民工工资卡制度情况调查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郭玉玲 王燕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04日


 

    春节过后,不少返乡农民工选择外出或就近务工。他们如何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避免欠薪?去年底,人社部、住建部等6部委联合下发的通知中再度强调,农民工工资发放要实行实名制、通过银行卡发放,并作为一项预防欠薪的长效机制。为此,笔者近日对龙南县、赣县推行农民工工资卡制度进行了解。

    有卡方便多了

    “厂里给我们办了工资卡以后,我往老家寄钱直接转账就行,而且到哪儿都有取款网点,非常方便。”一名在龙南工业园某玩具厂务工的湖南籍农民工董三平告诉笔者。该厂的大多数工人表示,工资卡取代现金提高了安全保障系数。以卡代现,不再担心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放在枕头底下会“飞”了、揣着兜里会“跑”了。

    在赣县白鹭湾建筑工地,农民工使用工资卡近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工资纠纷事件。来自浙江东阳的农民工赵欣从2012年3月开始使用工资卡,赵欣说:“有卡方便多了,施工单位每月按时把工资打到我们卡上,要用的时候自己去银行取就行了,再也不用担心包工头逃跑拿不到工资了。”

    在采访过程中,龙南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队长谢奕介绍说:“龙南县在建筑领域试行为农民工办理工资卡后,欠薪事件屈指可数。以前未给农民工办理工资卡,工程项目部把工程款给‘包工头’,然后由‘包工头’给农民工转发工资,而往往欠薪事件就发生在‘包工头’这一环节。现在办理了工资卡后,农民工的工资不再经过‘包工头’这一环节,由工程项目部通过银行直接把工资转入工资卡上。这一关键环节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推行还有难度

    据了解,今年龙南县将发出约9.5万张农民工工资卡。这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

    龙南县在建高速一标段工程监理曾经理向笔者反映,目前,他所负责的项目中有77名农民工,其中只有18名农民工愿意办工资卡。他说,不少建筑施工单位地处郊区,银行营业网点少,造成农民工取款难。此外,一些农民工担心,如果工程款不按时到位,即使发了工资卡,工资也无法按时足额到账。

    在龙南某包装厂务工的王永凤告诉笔者,入厂务工两年的她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工资卡由其女儿代办。王永凤至今还没学会如何使用自动取款机,每个月底工资是否到账也是让女儿去查。像王永凤这样的“4050”务工群体普遍因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工资卡推行受阻。

    龙南县城某咖啡厅廖老板说:“整个餐厅一共有30名员工,平均每个月就有3名至5名员工流动,所以要求发放工资卡是我一直以来都比较头疼的问题。”

    “现在全县施工单位基本上都实施了农民工工资卡制度,只有少数小型项目没有实施。”赣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队长戚本森说。但是有些施工单位还是习惯老模式,不愿意直接跟农民工打交道,认为通过‘包工头’把工资发给农民工更省时省力。也有些农民工觉得用工资卡以后,去银行取钱不方便。

    多方联动解难题

    龙南县农村信用社赖主任告诉笔者,龙南县农村的银行网点设置密度远落后于县城,在龙南大部分乡镇只有乡镇政府所在的圩镇有一两个银行网点,村里目前还没有设点。这既需要相关金融机构统筹安排在农村的网点布局,同时也需要用人单位在发放工资卡时,考虑到农村的取现问题。

    同时,相关人士建议,能否设立流动刷卡机,采取预约、上门服务,为农民工用卡取款提供方便;在春节期间对农民工汇款免收手续费,以鼓励农民工汇款;普及金融知识,对于不会使用工资卡的这部分农民工,用人单位需要进行相关培训等等。

    赣县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陈小雨告诉笔者,近年来,赣县人社局和建设局、房产局等相关部门经常到各项目建设基地上门宣传指导,推介农民工工资卡对施工单位和农民工的益处,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督促项目施工单位按要求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办理工资卡、按时发放工资,该县人社局还专门为项目施工单位提供劳动合同。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李华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