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3日
潘颂和在兰花基地察看兰花生长情况。
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深受人们的喜爱。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寻乌县拥有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兰花专业种植基地,兰花品种有400多种,养兰数万苗至数十万苗的农户有几十户,数千苗或数百苗的农户已逾千户,兰花产业已成为寻乌县除果业之外的一项主导产业。
在前不久举办的全省花卉园艺博览会兰花类奖项评选中,寻乌县独占鳌头,该县项山乡友谊兰苑选送的寒兰“绿水仙”获金奖,寒兰“友谊绿蝶”“霞光”获银奖,四季兰“银河”“副瓣蝶”和寒兰“智者”获铜奖,共获得一金二银三铜6个奖项,是全省所有参展县(市)中获奖最多、最全的县(市)。
●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
在寻乌县“兰友”圈中,说起“兰痴”潘颂和,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料兰花,他竟然辞去中学校长职务。
潘颂和所在的项山乡有一座海拔1529米的项山甄,境内山峦重叠,绵延起伏,武夷山余脉横亘中部,屏障东西,那里山高林密,有许多不同品种的野生兰花。为了“让更多人闻上兰香”这个愿望早日实现,潘颂和常常利用节假日上山采兰。不久,他家小小的庭院里便摆满了各种兰花。养兰初期投资大、回报少,这使他那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常常揭不开锅,家人对此很不理解。兰花的数量多了,原有的菜园和庭院就显得拥挤,为了给兰花一个舒适温暖的家,他拿出家中的全部积蓄,建起了一个占地120多平方米的温室,开始对兰花进行规模化种植。如今,潘颂和的兰花已发展到了400多个品种,他创办的友谊兰苑也扩大到了1600多平方米,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专业兰花种植基地,也是江西省唯一的寒兰样品园。
潘颂和是中国兰协常务理事、中国寒兰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西省兰协副秘书长。为了更好地发展兰花产业,潘颂和还创办了简报《友谊兰讯》和友谊兰苑网站、博客,为喜欢兰花及想通过种兰花致富的人们传授技艺。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村民陆续发展起了兰花产业,专业养兰的人也越来越多。目前,寻乌养兰人数有近千人,其中万苗以上的养兰户20多户,10万苗以上的养兰大户4户,寻乌兰花产业在蓬勃发展。
●产业体系亟待完善
寻乌县处于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交界处,境内山峦起伏,绿水涓涓,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兰花生长,故兰花资源极其丰富,这里盛产四季兰、寒兰、春兰等多种兰科植物。寻乌兰花的最大特点是香味好、颜色艳、形态美,其中又以寒兰最具特色。
寻乌县自古有栽培兰花的历史,但真正把兰花当作产业来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从1992年开始,该县就有人规模化种植下山兰。经过20多年的采集选育,现该县已选育出寒兰名品“缟艺素心”“寒兰蝶花”“硬棒寒兰”“五代同堂”;春兰瓣型花、叶艺、矮种;四季兰梅瓣、荷瓣、水仙瓣、蝶瓣及各类色花、叶艺品,其中四季兰新品“彩荷仙”因开品好、香味佳、易发苗、多开花而最受兰友喜爱。
兰花每盆卖价从十几元到几万元,甚至达到数十万元,兰花屡屡创造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价格神话,被人们誉为“绿色股票”。然而,随着兰花热的兴起,许多养兰人及兰商贩常来寻乌收集各种品种,野生兰花被掠夺性开采,兰花珍稀品种不断外流,兰花资源破坏严重,步入“原是千山兰花岭,如今不见香草影”的境况。
寻乌兰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何方?如何进一步完善兰花产业体系建设,将产业做大做强?应对这些问题,寻乌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走出深山走向全国
要使兰花产业可持续发展,须加强行业自律。2002年4月,寻乌县成立兰花协会,是全省、全市第一个成立兰花协会的县,首批有60多名兰友入会。协会制定了养兰章程,强化行业规范,严禁采掘野生兰花。从此,寻乌县兰花产业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
近年来,为了把兰花经济推向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寻乌县实施“红、绿、兰、古、橙”五色旅游规划,把兰花产业纳入旅游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发展,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一个占地80亩、种兰1000万苗的兰花栽培基地,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建成后,年销售额可达1500万元。
寻乌县以兰花栽培基地为依托,做到与寻乌青龙岩温泉生态游、东江源探源游、寻乌调查红色游、果园观光和农家乐休闲体验游深度结合,使寻乌兰花产业成熟起来、兰农收入多起来。寻乌县还在全省首次举办兰花展,通过会展,寻乌兰花正走出深山、走向全国。